TXT下书>军事历史>赵云>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洪刘元卓

要放在二十世纪,赵云的课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今天讲述的内容,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掌握,在座的学子们,连白发白须的都有。

看到先生在鞠躬,学子们瞬间惊慌失措,这如何使得?

没有任何人牵头,一个个站立起来,连窗外的学生们都不再迟疑。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着,然后低下高贵的头,默默给站在讲台上的那一位鞠躬。

也许有些人就像后世的大学生一般,为了混一个文凭去找工作,当然,他们的工作是皇帝安排,那是铁饭碗。

正如赵先生在《师说》中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能当一个伟人敬重的老师,谁都不会有意见。

传说伏羲创造了画圆的“规”、画方的“矩”,也传说黄帝臣子倕是“规矩”和“准绳”的创始人。

早在大禹治水时,禹便“左准绳”,“右规矩”。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

《周髀算经》载商高答周公问,提到用矩测望高深广远。相传西周初年周公制礼,数学成为贵族子弟教育中六门必修课程——六艺之一。

不过当时学在官府,数学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新的生产关系,自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此时王权衰微,畴人四散,私学开始出现。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的过渡。

思想界、学术界诸子林立,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为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尽管没有一部先秦的数学著作留传到后世,但是,人们通过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粟米的交换,收获及战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赋税的合理负担,产量的计算,以及测高望远等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东汉初郑众记载,当时的数学知识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称为“九数”。

九数确立了《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

秦始皇结束了列国纷争,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本应有利于数学的发展。但他的****政策窒息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

秦朝的残暴统治,尤其是焚书坑儒,给中国文化事业造成空前的浩劫。

不久,我大汉始祖刘邦利用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

大汉政府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给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若干算术难题,并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同时,人们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

赵先生的授课此时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段,他在介绍算术的历史。

“今天,为师要给诸君介绍一位德高望高的前辈。”赵云这话让学子们又十分惊奇。

毕竟每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两个人同台,又不是后世的相声。

“他是我大汉孝光武帝之侄鲁王刘兴的后代,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曾任校尉之职,对天文历法有特殊的兴趣。”

“延熹三年,由于他对天文历法的素养渐为世人所知,遂被调到执掌天时、星历的机构任职,为太史部郎中。”

“在此后的10余年中,他积极从事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这对他后来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期间,他与家岳蔡伯喈先生等人一起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时间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

“这些观测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东汉四分历中,依据这一表格可以用一次差内插法分别计算任一时日的上述5种天文量。”

“从此,这些天文数据表格及其计算成为业已载入史册,成为我国的历法。他参与了开创这一新领域的重要工作,这也是他步入天文历法界的最初贡献。”

“熹平三年,他被调离洛阳,出任为师家乡常山国长史,协助王国相处理政务。”

“同年,他献上经多年研究的心得之作《七曜术》,该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当今圣上特下诏委派太史部官员对该术作实际校验。”

“依据校验的结果,他对《七曜术》进行了修订,又撰成了《八元术》。”

“该二术是研究日、月、五星运动的专著,是他关于历法的早期著作。”

“熹平四年到六年,他因其父去世,辞官在家守孝3年。就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九章算术》,是对同名经典数学名著进行注释并融入研究心得的数学著作。”

“因此他又以通晓算术而知名,由于这个缘故,在他守孝期满后,即被任命为主管财政事务的上计掾。”

“光和元年,他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洪刘元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