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所在除夕前搞定了15式高射机枪的数字化改造,我们顺便就拿过来接到xgpa上了,接口没全搞定,只有测距功能可以用。”
夏鸣用细节告诉他,是认真的。
第二部xgpa没有像第一部那样直挺挺站着。而是埋头矮身,用肩抵住特别改装过的枪托,然后开火,先是点射。再是扫射。能看到清晰的烟尘从脚底升起,但射击精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tm才是……动力装甲!”
那个陆军少将又念叨了一遍,再解释道:“动力装甲不是让人背更多东西,而是让单兵的防护和作战能力更强!机动只是最基础的,这样的……”
他指了指大屏幕上。正端着重盾和重机枪射击的xgpa,话语低沉而有力:“这样的动力装甲,才是未来地面战争的主力!”
人工智能,信息集成,作战为王,xgpa的演示,完全击中了军方在动力装甲上的g点。
江耀华严肃地道:“等下重新整理保密条例,xgpa相关的资料全部纳入二类甲等机密。”
有了这个“二类甲等”在前,后续的演示就完全让人提不起兴趣了。
即便是2020所的动力装甲,演示的也只是手持自动步枪时的射击精度和战术动作。当他们的动力装甲把手雷扔出了150米的距离时。团队还拍掌相庆,夏鸣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延陵研究所倒也注意到了与武器的数字化联动,但他们没有商卫东这边的关系,没找到1780所,演示的是动力装甲在侦查和火力引导上的前景。
山鹰重工倒是玩出了点花样,他们把动力装甲跟两轮电动车整合了一下,搞出了一个“单兵轻型快速突击系统”,军方代表看得眉头直皱,似乎已经开始寻思要怎么否决这玩意。
两项演示下来,xgpa大出风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案讨论会就有了结果。江耀华提升xgpa的保密级别,也只是针对相关技术,不等于xgpa就是军方支持的下一阶段方案。
最后的维护演示,xgpa依旧抢尽了风头。穿戴快。加装和替换组件快,而且两部xgpa同时参加所有演示,还没出什么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xgpa的全套维护设备就在一辆装甲车里,支持人员就是易立擎带着三个工程师,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刘震那帮普通官兵完成的。而2020所等单位。不仅拉了一卡车备件和支持设备,每家单位至少有十几号人。
所以当方案讨论会进入到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拼ppt的方案讲解时,那位叫张巍的陆军少将就直接问:“你们的xgpa还差哪些环节才能投入实用?”
这是直接想用的节奏了?
夏鸣亲自上阵做讲解,他点到ppt的正文,回答说:“动力装甲是一整套体系……”
ppt上是一个用苜宿引擎制作的实战动态场景,在城市废墟里,两辆低矮宽大的装甲车停到一处开阔地,从装甲车上下来八部动力装甲,六部分作两个三角战斗队形,相互掩护,向废墟里推进,剩下两部以装甲车为依托警戒四周。
这就是夏鸣跟商卫东讨论过后,确立的“动力装甲战斗班组”构想。
两部装甲车是动力装甲的机动和支持平台,八部动力装甲构成核心作战平台。班组里还有六个人负责技术支持、工程维护和信息保障,他们同时也是装甲车的驾驶员,以及装甲车上搭载的步兵雷达、无人机等探测设备以及机枪、迫击炮等支援火力的操作员。
“通过支持平台的数据链路,所有动力装甲之间共享信息,包括环境、敌情以及装备和载员的情况,彼此都完全透明。通过平台的外部链路,还可以连接到战区总部,获得整个战区的情报和火力支援。”
“只计算六部动力装甲的防护和火力,重负载方案可以对抗现阶段美军一个步兵分排。如果敌方只是中等强国水准的陆军,可以正面抗衡一个步兵连。如果是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治安战的环境,六部动力装甲足以控制一平方公里地域,只要这片区域内没有超过火箭弹和重机枪的火力。”
场景已经在演示交战状况,可以看到一个三人小组用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一部自动榴弹发射器和一部反器材步枪压制着一栋楼房的正面,另一个三人小组以30公里的急速跃进到侧面,再腾空跳起一层楼的高度,从窗户撞入楼房里。
在动力装甲的视野里,装甲车平台步兵雷达和红外探测仪发来的信息,将楼房内部各个身影展示得一清二楚,突入的动力装甲用重机枪隔着墙壁,一层层扫荡。
场景是快进的,真实计时不到半个小时,这栋六层楼房的上百武装分子就被消灭殆尽,六部动力装甲只有两部被流弹击伤,载员安然无恙。整个过程,让评审和其他人看得津津有味,俨然在看一部战争大片。
夏鸣的“ppt”结束后,会议室里沉寂了好一阵子。
在这个“动力装甲作战班组”体系里,除了动力装甲,其他技术都是相当成熟的,也就是说,如果军方愿意用xgpa的话,只要花钱做整合,花时间做测试,最多三五年,就能弄出具备实战价值的动力装甲部队。
江耀华、商卫东,还有张巍,现场所有穿军装的,脸上的表情都有些震动,觉得不可思议。
江耀华感慨道:“真不敢相信,民间的技术居然已经走到这么前面了。”
商卫东笑道:“老美要是知道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