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军营中,士气低落、哀鸿一片。
受了轻伤的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挤靠在一起,双目无神,表情呆滞,重伤的士兵则被遗弃在军营角落,除了等死他们别无选择,事实上以明朝当时的医疗水平也根本无法救活他们。
更多的士兵则表情冷漠,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乱世人命如草芥啊,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再见到明天的太阳,哪还有心情去关心别人?
看着凄惨的景象,李成栋黯然无语。
李元胤说道:“义父,现在我军伤亡惨重,幸存的士兵也多带伤。城外的清军不下十万人,我怕据城坚守也撑不了多久。”
杜永和听到怒骂道:“现在除了坚守还有什么办法,当初我就劝过惠国公,不要出城作战,是你劝说要出战的。现在这种情况,现在你满意了!”
李元胤没有理会埋怨,朗声说道:“义父,为今之计,只能是派人向郑成功救援了!”
“郑成功!”李成栋有些疑惑地说道:“他会来吗?”
“义父,唇亡齿寒,孩儿必定会劝说他救援我军的。”
这个时候还能有其他选择吗!李成栋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元胤向李成栋施了一礼后,起声离开了。
李元胤趁清军还没有完成对信丰包围时,带着十几亲兵杀出去,朝厦门跑去。
征南大将军谭泰听到有明将逃出城了,气的责打了看守那领域的将军。
仗打了那将官,谭泰将自己的手下都召集到军营中,问道:“诸位,李成栋派了一小将冲出城,朝东面跑去。各位觉得李成栋是何意?”
耿仲明立马回答道:“莫非是想向明朝伪皇帝求救?”
何洛会摇摇头说道:“如果是这样,那也应该是朝南方逃去,而不是逃向东。”
尚可喜犹豫了下说道:“有可能是向郑海寇救援。”
胶商不屑地说道:“李成栋七八万大军都被我大清杀得个片甲不留,就凭郑成功他三四万兵马能顶的什么用?哈哈哈……”
尚可喜劝说道:“将军,虽然郑海寇不足为虑,但也小心此人与李成栋联军抵抗我大清。我大清虽然不惧怕两人,但同时攻打两军的话,伤亡无可估量!”
谭泰听到也觉有些道理,忙问道:“那以你之见,当如何?”
尚可喜说道:“将军不由派一人招降郑海寇。”
谭泰有些疑惑地说道:“郑海寇会投降吗?上次我大清就像招降此人,但被他一口回绝了!
尚可喜笑着说道:“郑海寇不投降也没关系,到时我大清可放出话去,就说郑成功有意投靠我大清就行!”
“这有用吗?”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已经投靠我军了,世人对郑成功抗清的决心一直是有待怀疑的。就算明军有人能够识破此阴谋,但李成栋、瞿式耜等人恐怕就没有这等眼力了。一个不好,李成栋等人甚至会误会郑成功。只要郑成功不能跟李成栋联军,那么郑成功肯不肯投降,又有什么关系呢!”
谭泰听到很高兴,忙说道:“好,就照你的计谋行事。何洛会,你去福建厦门招降郑海寇!”
“是,奴才这就去!”
谭泰率领着十四万大军将信丰团团包围住。
当时信丰东门外桃江河水泛涨,不能涉渡。清军即在西、北两门外和南门旱路上挖濠栽桩,防止明军突围。
建好工事,三月初一日,清军开始攻城。
架好神威大将军炮,朝着信丰城轰隆起来。
城头上李成栋也让炮兵手反击,两军就用上百架神威大将军炮相互对轰起来。
看到火炮占不到便宜,谭泰令旗一下,战鼓敲响。
七十多辆有专挡箭矢的铁牌楼车开始推进,像一座座高塔般往信丰移来。每辆车后隐着数十名弓箭手。只要到达城门前,便可以从竖高达两丈的大铁板后往城头发箭,掩护其它人的进攻。
同时当耧车搭上城墙时,战士还可直接跨上墙头,攻入城内去。
上万绿营军将木盾举到头顶,快步向城墙冲去。数千名扛着云梯、推着冲车也朝着城墙去。
清军还没有跑到城墙下,就迎来了城上的箭雨。
箭矢如蝗,不断地收割清军的性命。
很快城上的明军也迎来了清军的反击,更多的弓箭射向了他们。
箭只在空中不断地交织着,谱写着四万的奏章。
“弓箭手,不要停!”李成栋挥舞宝剑,声嘶力竭地喝令连连。
密集的羽箭如蝗如雨,如乌云遮蔽天空。凄厉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攻城和守城的士兵都拼命地将箭囊中地羽箭向对方倾泻出去,起先还要稍做瞄准。
到后来根本就是看也不看,机械地重复着抽箭——上弦——开弦——送弦地动作。
伴随着震天的喊杀声,清军开始了在蚁附攻城。
“杀!”在如蝗飞矢的掩护下。
一队队清兵推着大木桩简陋钉成的冲车,顶着数层厚牛皮庇护。
来到城下。对城门和城墙发起了撞击。轰隆隆的巨大撞击声,把号角和军鼓都压过了。
“擂石滚木,全给我******丢下去。”
“弓箭手,不要停!”
“快!把油全倒下去!”
城楼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乘着箭雨的间隙,守军士卒匆匆忙忙将滚开的沸油从城楼上倾倒下去。
沸油不断地滚下,根本无处躲闪的清兵顿时被烫的皮肉脱裂,捂着伤口,惨叫地从云梯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