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其实并不喜欢封官,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可对于赏官一事却是十分吝啬。
吏部尚书牛弘死后,升迁任免官吏的事情就分给别人处理,杨广没事也会参与,却不再任命吏部尚书。
群臣中有应升官进爵的,一般都是让兼职暂代而已,有的职务虽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着不补上,而让其余的官员分担职责。
如此一来,大隋的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完备,可却是空缺很多。
萧布衣能够当上太仆少卿已经算是个异数,因为宇文化及倒台了,这个职位空了出来。他能当上右骁卫大将军,更是异数中的异数,李浑倒台那是少有人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他从太仆少卿一跃到了右骁卫大将军,可以说是官至极品,而且掌握右卫府的兵权,应该说是杨广对他已经极为的信任。
杨广在城头宣布对萧布衣的升迁,也算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萧布衣却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多来,他见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来越不值钱,皇帝过几年都可以自封,一个右骁卫大将军算得了什么。
不过有这个官衔总比没有的强,最少大隋目前还是兵精粮足,最少他除了养马,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养兵,这算是他雁门之围最大的收获了。
杨广终于确信始毕可汗带兵撤走的时候,命王仁恭前去追击,王仁恭一直随驾,可不过是个太守,杨广身边重臣无数,轮不到他说什么,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负责城防,倒是少有能够发表意见的机会。
杨广给王仁恭千余骑兵去追击始毕可汗的数十万大军,王仁恭领令的时候脑袋有两个大,他当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随着突厥大兵进发。
可能是始毕可汗一口怨气难发,也可能是雁门郡实在没有什么可抢的了,始毕可汗攻入雁门郡,却从马邑郡撤离。本来以为生灵涂炭在所难免。没有想到王仁恭回转后居然抓到了不少突厥伤兵,而且告诉了杨广一个好消息,马邑城在奉诚尉齐洛和校尉刘武周的坚守下,竟然没有被攻破。
萧布衣想起齐洛和刘武周迥然不同的表现,不由感慨。国难当头。表现却是截然不同,齐洛方无悔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难,义无反顾。反倒是刘武周,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却让人抓不到把柄。
杨广命将捉来的突厥兵都斩了,这才准备起驾去崞县。始毕可汗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用问,和亲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回转西京商量对付突厥的事情。
不等杨广起驾。齐王杨暕从崞县就赶了过来,样子简直和个叫花子仿佛,手上缠着绷带,血迹斑斑,只是哭着苍天眷顾,让自己能再见到父皇一面。
等听到刘藩被斩,萧布衣被升为右骁卫大将军的时候,齐王杨暕哭的和泪人一样,不知是为刘藩被斩伤心,还是为萧布衣升官伤心。良久才道,自己听信了谗言,请父皇重罚。
齐王的一帮手下都是说,齐王杨暕知道圣上被困。誓死要杀出崞县去救圣上,可突厥兵实在太多,齐王手臂受伤,难以杀出重围,无奈只能回转崞县坚守,齐王对圣上的忠心可见一斑。
杨广却没有多说什么。和齐王倒显得父子情深。他儿子毕竟只有三个,一个已死,一个年幼,虽是疑心齐王,可那毕竟是萧皇后所生的儿子,不给齐王面子,总要给萧皇后点面子,要算账也不急于现在。杨广总觉得雁门郡有些危险,带着一帮大臣急急的过忻口向太原进发。
到了忻口的时候,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来探子说突厥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觉得突厥兵怎么可能这么愚蠢,一吓就走,这和传说中的彪悍完全两样,难道是突厥兵的诡计?云定兴正犹豫是否出兵的时候,有兵禀告说圣上驾到。云定兴吓了一跳,学齐王样,蓬头垢面的从山沟里出来,见到杨广就跪下,说老臣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见到圣上没有责罚的意思,云定兴又把李世民拉过来,把李世民的妙计,自己的从谏如流一说,杨广点点头,也不多话,倒让云定兴大失所望。
在云定兴的眼中,显而易见,突厥兵的撤退是和他采用的疑兵之计有很大的关系,他以两万兵士吓退突厥兵四十万,实在是生平难得的功绩,这次雁门解围居功甚伟,可听说到杨广把解围之功算到了萧布衣的脑袋上,甚至破格升他为右骁卫大将军,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
李世民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从未厮杀过,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杨广身边多了两万兵士,多少来了点底气,昼夜行军到了太原,又等了数日,各地勤王的兵将才陆续赶到,只是听说圣上无恙安然回转,都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
杨广脸色如常,笑容却少,各地勤王的兵将都是惴惴不安。他们发现圣上变的更加深沉,愈发的难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的应对。虽然有多路兵将勤王,杨广奖励的援军只有三路,一路是云定兴的部队,另外两路军队还在路上,听到杨广安然无恙,不到太原就已经回转驻地,却也得到了杨广的嘉许。一路是齐郡张须陀的队伍,另外一队却是江都郡的王世充!
张须陀和王世充一在齐郡,一在江都,都是离雁门郡颇远,二人能来救援,当然让杨广觉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回转也是情有可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