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和分成是现在制作方和院线之间的两种选择方式,各自有优劣都很明显,在分成之中还分成保底分成和无保底分成。
很明显韩毅说的是没有保底的分成,他现在就想要看看自己的这部电影到底能走多远。
汤姆·奥登伯格更知道保底分成的利弊,他对这部影片的质量很认可,但质量和票房并不一定成口碑尤其是这样的类型片:“如何分成?”
发行部经理乔恩·菲尔蒂梅尔站在一旁打量着韩毅,分成这也是如今制片方和影院选择的分成方式。
制片方往往在上映前会和院线议定分成的比例,随后再按整个上映期间的票房减去固定开支之后得出票房实际收入,再根据上映不同时期的不同比例进行分成。
乔恩·菲尔蒂梅尔很想知道韩毅是对自己的影片有信心,还是想赌一赌运气才提出分成的想法,因为现在更多人会提出的是保底分成,而单纯的分成很少见。
保底分成,分成的比例肯定是不如无底分成,但是相对来说会稳定一点,看着眼前这个很有自信的少年,乔恩·菲尔蒂梅尔认为他应该是对于自己的影片很有信心。
但是实际情况是韩毅就是在赌博,他就是想赌一赌运气才提出来的,买断的价格他很不满意。
韩毅想了想,一般好莱坞电影全球票房只会占到电影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比例。
这也是很多好莱坞大片投资那么高,最终票房并不理想却还能盈利的主要原因,因为dvd音像销售才是大头,紧跟着票房收入的便是九个月后才能上电视收入。
一般影片dvd、票房、电视这三项会占据电影收入的绝大部分,周边产品火爆的影片则不属于此列,比如哈利·波特和一些动画大片。
这部电影明显没有什么周边可以卖,也就是按照韩毅心中的计算这部电影最终的收入可能能够达到三个亿。
韩毅并不知道影片和这些各项收入的具体分成,但根据他所知道的正常情况推算,结合上一部电影《活埋》最后狮门的纯收入比,这部电影可能的能给狮门带来两亿多的收入。
这个计算可能不准确,但是韩毅感觉应该不会相差太多。
有了这个计算之后韩毅便有了心中的低价,更何况他现在他还能在广告上面多做一些功夫呢!
“票房不过千万分文不取!”
汤姆·奥登伯格没有说话而是示意韩毅继续说下去,韩毅笑了笑:
“如果最终电影全球票房过一千万就再分成百分之十;如果能过了两千万百分之十五。在两千万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千万我就多分成百分之三,直到一亿美元,如果票房超过一亿美元那么超过的部分再按百分之四十的分成比例。”
一直看着韩毅的乔恩·菲尔蒂梅尔冷笑起来,他已经有了想将韩毅这个不知好歹的亚洲人赶出去的想法:“没有人告诉你太贪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吗?票房直接分成,han,你当我们狮门是为你服务的慈善机构?”
正如乔恩·菲尔蒂梅尔所说的,韩毅提的分成比例实在太夸张了,如果是狮门拿到票房分成后再分成那么他们还会考虑。
“不,不,你们显然没有等我把话说完。”
“你还想说什么,虽然我们承认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并不代表我们一定需要买它。”汤姆·奥登伯格冷冷的说道。
“我只要票房收益,至于dvd、电视以及原声带等周边收益我一分不要。我想你们三位也知道票房收益所占的比例,即使一部无法全美上映的影片也可能在这些渠道上获得上千万的收益。现在我放弃这一部分收益,只要票房分成,如果你们还没法同意的话,抱歉!”
韩毅耸耸肩,他不希望将主动权交到狮门手里。
和最终票房相比,具体净收益是韩毅这个亚洲人根本无法掌握具体情况,哪怕狮门答应他净收益分给他百分之五十,韩毅也不会要。
因为净收益在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你看到最终净收益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真正的净收益。
韩毅看到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这些例子慢慢的成为了常态最终成为了有名的好莱坞会计亏损定律。
亏损定律出现最多的便是大公司发行下的大片,尽管这些好莱坞大片能够创造可观的收益,但在账面上这些电影却通常是亏损的。
他们常常会为生产的每一部电影成立一家“壳”公司,而这家公司是被专门设计用来“亏钱”的,电影产生的收益会被大制片厂以各种名目收走。
在这样会计系统下,一部原本大卖的电影可能也被算成亏损。
那些签有电影利润分成协议的主创人员难以从中获得任何收入,这便是好莱坞有名的会计亏损定律。
例如韩毅印象中的《哈利波特和凤凰社》仅仅在北美就取得了6.12亿美元的收入,但这样一部超级大卖片在账面上却亏损高达1.67亿美元。
原因便在于亏损定律的出现,华纳兄弟影业从中扣除了高达2.12亿美元的发行费用,而这笔费用是华纳付给自己的服务费。
除此之外华纳报表显示这部影片的广告宣传费高达1.3亿美元,其中至少有一半也是华纳兄弟付给自己的。
华纳兄弟靠这几项便可获得至少3.5亿美元的收入,但作为支出扣除后,再扣去3.16亿美元的制片费用,从会计的角度便产生了巨额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