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483章 日本德国,瓜分苏联
中亚去。

要求远东驻守的三十万军队准备抵抗日军。要求远东全民动员。

斯大林则坚持认为,中央机关等重要部门坚决不撤退。同时,调朱可夫到莫斯科,负责保卫莫斯科。

|

8月27日。日本。东京。

东条英机的怒火逐渐平息了。

前些日子,当他得知黑河前线要塞和苏军发生冲突,曾经发出措辞严厉的电报,要求关东军立刻制止冲突,对主动挑起事端的军官军法从事。

就是“主动挑起事端”这几个字让所有的基层军官没有得到处罚,因为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是苏联方面主动挑起事端的。

苏联挑起事端?这不科学,不符合逻辑。

在冲突马上蔓延到满苏边境线后,东条的怒火到达了最高点。现在,他正在全心全意地准备太平洋战争,海军陆军在南进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着调度。

满洲的冲突有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一旦关东军和苏军爆发全面战争,关东军失败,不但南进政策无法实施,满洲,甚至中国的占领区都可能不保。

不过,随着更多情报的研读,他悲观的情绪逐渐去了几分。

首先,远东苏联边境的战斗力明显不足。被关东军试探进攻的几个地方溃不成军。对方的军队战斗力很差,几乎都是新兵。

其次,苏联远东铁路上的大规模破坏,让苏联当局不能立刻向远东调兵,苏联远东人心惶惶。此时如果进攻,必然胜利。

最要紧的,是苏联的反应。苏联外交部反复抗议,要求日本约束军队,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协议,不要进攻苏联。

另外,苏联还想美国寻求帮助。美国人的反应还没有拿到,但苏联的表现,说明,西线德军的进攻,导致他们无法双线作战,也不想双线作战。

另外,间谍传来的莫斯科大乱的消息也让日本高层动摇了不参战的决心。后来,莫斯科又传来新消息,说莫斯科大量的工厂迁移到中亚去。列宁的尸体迁移到中亚去,艺术品和文物迁移到中亚去。契卡枪毙逃跑的市民,等等。

德国的承诺,使东条等人最终下了决心,进攻苏联远东。

东京决定,签署协议,瓜分苏联,进攻苏联远东。前提是不再远东付出大量的国力。

李宾特洛甫在签署协议之前,逼问东条,哪一天开始进攻?

东条说:“最早9月10日。”

|

为什么东条的回答含混?为什么前几天一直不答应德国?

东条是天皇南进政策的积极执行者。他已经为南进工作准备了很久了。现在,南进计划还在积极准备,计划还没有开始,如果停了南进政策,转而北进,那不但海军不干,他本人不干,最重要的,是天皇不干。

天皇现在已经对所有军队有了严格的控制,军队一切的行动,都在执行天皇的政策,实现天皇的战略目标。

表面上,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是大臣们拟定好了,请天皇批准,好像天皇不过是个傀儡,其实,这些计划都是天皇的心腹们制定的。

前几天,天皇对关东军挑起对苏联的摩擦很恼火,很快,天皇安插在关东军的心腹参谋们传回来情报,说,摩擦的确是苏联方面个别人违反斯大林的意志先挑起的。关东军的边防军的确是被迫还击。

那几次,东条见过天皇数次,天皇对此开始是恼怒,接着是不理解,后来就是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知道德国人开始施加压力,天皇甚至问东条,苏联在远东到底有多少兵力,远东精锐力量真的去保卫莫斯科了吗?万一这些军队回远东怎么办?

后来,得知了远东军队因为铁路破坏,不能回来而且远东的确军力薄弱之后,天皇的问题变成了:多久能把远东拿下?德国能和我们步调一致吗?

得到了德国的承诺,参谋本部把研究结论告知天皇,天皇相信德国是会遵守承诺的,因为德国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剩下的问题就是:关东军能速胜吗?

参谋本部的研究:苏联远东已经变成成熟的柿子了。

最不利的情况下,只要切断远东铁路,苏联军队就很难向东袭击苏联。现在已经不是诺门坎战役那个时代了。

天皇不再问问题了。

东条知道,天皇同意进攻苏联,但必须速胜,在正式执行南进计划之前,一定结束战争。

也就是说,南进依然是天皇的战略。不影响南进,是天皇的底线。

|

李宾特洛甫坚决不同意9月10日进攻,催促他们明日就发起进攻,理由是,你们刚刚完成关特演,大军云集边境,不需要很长时间准备。你们主要是陆军,不需要很多油料。煤炭就可以驱动这场战争。

东条则认为这日期实在太仓促了,我们需要运输一些物资,准备渡江工具。

询问关东军,问他们有无作战计划。关东军的动作异常迅速,让驻守在东京的代表呈上了两套作战方案。原来关东军一直在准备。从这一点分析,以前很多冲突就合情合理了。只不过既然决定发动战争,就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了。

双方讨价还价,决定8月30日进攻。

消息传回德国,狼穴里一片欢腾。希特勒发布命令,中央方面军向莫斯科进军。

现在雨季已过,莫斯科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道路适合行军,只要打败沿途的部队,就可以打到莫斯科了。

|

从日本东京和满洲新京,以及满洲苏联边境传来的情


状态提示:第483章 日本德国,瓜分苏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