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唐第一少>第四百零五章:出路

萧瑀和高士廉都知道,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除非真的是天资聪颖,这样才能靠着读书做官发达,而做官,也不仅仅是只会读书就能够步入朝堂的,虽然朝廷现在每三年都有一场大考,选拔官员,这当中也有不少平民仕子出头,但是总的来说,真正能被选拔出来的,考中的,还是少之又少。

除却这一小部分,那剩下的一大部分呢?还是要有个能够生存下去的本事的,上过学读过书,总比别的庄子上的那些孩子要强一些的,至少不必整日里风吹日晒的在外头奔波讨生活了,这也是所谓的技多不压身。

“世璟打算如何甄别他们是是否适合继续读书呢?”高士廉问道。

“考试吧......”玄世璟说道:“老师与萧相公平日里教学,每月都可对他们进行考试,两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考试至少有二十几场,看看他们的这两年综合下来的成绩,适合读书的,继续留在书院里读书,除却教习君子六艺之外,还要再加些其它的课程,两年之后,这书院也要扩建一番了,晚辈也会找来其它的教书先生来教习他们别的课业。”

“如此说来,两年之后,便是这些孩子人生之中的转折点了。”萧瑀说道。

如今大唐的风气,仍旧是以读书做官为荣,或许将来这群孩子之中,会有走上这条路的,或许大多数,仍旧会在书院之中读书识字之后,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

“是啊,两年.......”高士廉笑道:“这消息也得写张告示贴在书院里才是,那些孩子知道了这消息之后,会更加用功了。”

毕竟两年之后关乎着继续留在书院读书深造,还是学一门手艺回家养家糊口,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

在书院落成的时候玄世璟就想过这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书的,那些不适合读书的,与其让他们在书本之中白白耗费时光,还不如教习他们一门手艺,也不至于到了一定的年纪除却读书之外,什么都不会,这样迟早被书院给耽搁了,回家之后,连门养活自己的手艺都拿不出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玄世璟也不想让这些孩子年纪轻轻的十几岁就放弃读书,可是这里毕竟是大唐,不是后世,十七八岁的孩子都有可能要当爹了,玄世璟耽搁不起。

“两年之后甄别出来的孩子,世璟打算如何?”萧瑀问道。

“看看他们的意思吧,若是愿意,便送往工学院,在工学院做上几年的学徒,工学院中科目比较多,选择的余地也多,选择一门手艺,若是精通其道,在那门手艺上有天赋,将来留在工学院也是可以的,若是仍旧没有天赋,那只能结业回家了,毕竟无论是东山县的书院还是工学院,都不能养活他们一辈子,至于从书院出来之后不愿意去工学院的,那就只能自谋出路了。”玄世璟说道。

“如此安排,倒也妥当。”高士廉说道:“也是为难你了,为这些孩子想出路,这全天下照顾学生照顾的这么周全的老师,恐怕也就你玄世璟一人了。”

“天地君亲师,虽说现在暂时我没有教授他们什么,但是毕竟还是学院的一份子。”玄世璟笑道:“等到将来我来书院教他们的时候,也就成了他们的老师了,除此之外,这些孩子都是庄子上的孩子,我也算是他们的大家长了,哪儿能不为自己的‘家人’考虑。”

“东山县的这些百姓能有你这么个主家,也是有福气了。”萧瑀说道:“这以后学院的发展,老夫期待的很,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老夫现在也看开了,以后老夫便扎根你这学院了,听说当年你与士廉说过,像士廉这般人才,能够发挥才华的地方不仅仅是朝堂,还有书院,教书育人,为大唐培养下一代人才,比之在朝堂的的作用更大,老夫仔细琢磨你这话,说的有理,这些少年,才是大唐的基石,大唐的万丈高楼,便是由这一块一块坚实的基石组成的,越是积累,便越是坚固。”

“有老师和萧相公在,学生对于学院便放心了,学院以后的路,安矣。”玄世璟拱手道。

三人围在桌聊了好一会儿才开始用饭,用完饭之后是学生们在学舍之中休息的时候,借着这个光景,玄世璟进学堂,穿梭在一张张书案之间,偶尔拿起书案上学生们的课业,翻看一番。

庄子上的孩子在进学院之前鲜少有读书的,甚至连字都不会写,而现在大半年过去了,玄世璟看着书案上学生们的课业,规规整整的字,便仅仅是练习写字,就能看出这当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有的孩子不是不想学,只是曾经没有那个条件罢了,而现在条件有了,得之不易,岂会这般不珍惜?

因为幼时重病呆傻的那个孩子仍旧在书院之中,做些打扫的活计,书院之中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发些月例,这孩子都攒了起来送回家中给了父母,无论是高士廉还是萧瑀,在闲暇下来的时候也会教导这孩子,这孩子虽说呆傻,但是现在还是认得几个字的,偶尔能背上一两句《论语》之中的句子。

这孩子虽说不聪明,但是也让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他知道自己在书院之中的职责是什么,所以每天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打扫着书院,从来不会懈怠。

玄世璟行至院子之中,走到这孩子的面前,这孩子玄世璟没记错的话便是庄子上的张二柱家的孩子,张二柱有仨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成家立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五章:出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