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张仲谋任命到香江晶圆厂任职,呆湾岛上对半导体代工的市场需求却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呆湾半导体业的老前辈,联电进入这一领域也并不奇怪。
代工模式本也不是张仲谋最先发明,只不过是他最先应用到了半导体制造领域。而呆湾的代工业如今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他行业的模式联电拿过来借鉴一下,也纯属正常。
毕竟,亚洲四小龙的名号已经在世界上逐渐叫响——等等,情况可能和历史上不太相同。在这里,亚洲四小龙很有变成三小龙的趋势啊!
原历史上的亚洲四小龙是韩国、呆湾、香江和李家坡,进入九十年代他们都已经是东亚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了。
呆湾在九十年代发展同样非常迅速,依靠美国的工业转移做代工贸易,不仅赚取了非常丰厚的利润,甚至连三代机的经国号都造出来了。
香江的经济是依靠转口贸易,只要大陆还依赖它这个特殊的窗口,轻而易举的就能在经济上拿出非常漂亮的数字来。
李家坡则是美帝扶持的东南亚小弟,何况位置实在太过重要,随便做点什么都能赚钱。
韩国的发家史则比较坎坷,先是在重工业上投入巨资,依靠钢铁产业推动经济。然后进入造船业,接着是大化工和合成纤维。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汽车业和电子产业发力……
然而如今的韩国经济,就在即将腾飞的前一刻,忽然被人当头砸了一棍子,似乎有些被打蒙了。
胡文海从穿越伊始,手里有点闲钱就在疯狂的向东北地区输入钢铁产能。早期是依靠杜邦财团引进美国的钢铁工业转移,后来是从苏联大拆炼钢设备抵债,还有从老欧洲收购的落后产能。每年单是渤海省增加的钢铁产能,都要以千万级别计算。到九十年代全国钢铁产能就已经超亿吨,同期韩国人的钢铁产能是多少?答案是两千一百万吨,大概是渤海省的三分之二。
而且在这一历史时期,韩国因为国内经济上行,人力劳动成本显著增加,并且原材料极为依赖进口等因素,已经逐渐无利可图。
重工企业集团们将目光瞄准了下一个利润增长点,那就是造船业。
就在韩国人雄心勃勃想要进入造船业释放钢铁产能的时候,中船总公司忽然横空出世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应用,让韩国人不论是技术还是成本,都没有与中船竞争的能力。
中船和三菱联手绞杀韩国造船业,1986年当年韩国经济立刻就不好玩了。
到胡文海搜集够了筹码,将引进领域瞄准大化工产业之后,韩国人已经彻底欲哭无泪。
渤海省的经济对韩国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韩国未来的几家大型企业,看看三星、现代、lg和韩进、大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经历过造船业阶段发家。
但如今这些企业,却在国际造船业市场上只提供了不足8的产能。
韩国造船业还没成长起来,就已经被中船给掐死了。
亚洲四小龙,现在看很有可能混进来了一头“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