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第二百零八章 经济、金融战争

推进新政的关键其实是统一财政,没有集中管理的财政,清政府要想发展新式教育、建设新式武装和推进宪政的努力便缺乏现实的财力支持。…。…

但金本位遭到了地方督抚的强烈反对,随后中央与地方又在“废两改元”,还是采用以两为计价单位的银币这两个方案之间争论不休。

以张之洞和袁世凯为首的各省督抚倾向于前者,而度支部原户部则支持使用国际上银本位国家通行的银元。张之洞的主要理由是全国上下仍然以两为单位进行纳税,改用银元会造成扰民,而且可能无法与现已流通的外国银元进行竞争。

1905年,清政府决定暂时以银两作为标准硬币,并在天津开设造币总厂和四个分厂行使“垄断”铸币权。然而由于缺乏回收之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种银币的行政能力及财政资源,银元的发行不仅没能带来一个统一的货币,反而等于在原有的货币丛林中植入了一棵新树,这意味着货币乱象更加剧了。

此外,虽然各省铸币厂不再铸造银币,但铜币的私铸仍在继续。这造成了新的铜贱危机,而由于使用铜钱的主要是底层民众,所以与铜有关的通货膨胀给他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最后一个乱源来自地方官私银行和钱庄滥发的纸币。为了遏制滥发纸币的情形,清政府于一九零五年成立了户部银行。以发行有高度信誉的钞票。然而,类似银元式的困局再度出现。只有一千万资金的户部银行没有能力回收数亿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旧的纸币依然流通,新发行的钞票不过是加剧了混乱而已。

混乱是弊端,可也是机会。身为合资银行的董事,陈文强虽然没把银行看成是自己的,但却倚其为后盾,也希望日后能为革命军提供财政支持。为新政府提供财政帮助。

而到现在为止。合资银行的资本越来越雄厚,股东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南洋的,又有德国资本的附股,令人刮目相看。且业务发展也非常迅猛,营业网点已建立起几十个,发行的钞票不仅在上海、宁波、温州、舟山等沿海、沿江城市广为流通,更因为陈文强的努力拓展,在湘鄂粤滇等省也逐渐受到民众的信任和欢迎。

不要求在全国广泛流通。但在南方,合资银行的“兴华”钞票还是具有驱逐其他货币的实力和可能的。这个其他货币,自然指的是地方官私银行和钱庄滥发的纸币,也包括清廷户部银行。

尽管有格雷欣法则。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但同样也有反格雷欣法则,也就是人们通常乐意接受走势坚挺、含金量较高的货币,即“良币”,而不愿意接受走势疲软的“劣币”。而且,回顾世界货币历史,能够充当国际货币的基本都是成色好、信誉好的货币,并非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合资银行资本雄厚,经营规范严格,又与德华银行达成互助协议,所发行的钞票被人们认可,并不出乎意料。换句话说,“兴华”钞票就是良币,是人们喜欢持有,并能安心持有的货币。

借助于合资银行众股东和上海总商会的影响,以及总商会成员的各种社会关系,合资银行越来越成为其他各地商家和百姓储蓄存款、规避风险的选择,“兴华”钞票也因此而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各种交易的结算货币。

陈文强与合资银行的董事们,以及聘请的专业顾问屡次商议过这件事情。再加一把劲,是的,只要再加一把劲,合资银行确立在南方的老大地位应该是可以预期的乐观。

再看与会的宪政会成员,不是有名望的,就是有资产的;不是实业家,就是工商巨头,殷富士绅。且几乎是分布于全国各地,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个大计划实现起来便是事半功倍。

当然,这种事情是不方便在庆祝酒会上商谈的。当天晚上,宪政会的一班高层便被陈文强请到了一处,其中还有合资银行的几位首脑和顾问。

“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他们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掌握着局势,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夺得伦敦金融城的主导权,从而掌握了英国的经济命脉通过操纵公债市场,罗斯切尔德家族使路易十八丢下了高傲的头哈布斯堡高大的围墙终于被所罗门越过了,成为奥地利金融和经济的主宰者德国,意大利神圣的君权终于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

诺依曼依然是滔滔不绝,热情洋溢,终于引经据典地讲述完货币及发行的重要性后,棕色的眼睛熠熠放光,直视着陈文强。

陈文强翻了翻眼睛,不理这个家伙,而是转头对宪政会的高层人物说起话来,“经济实力,足以令朝廷不敢忽视的经济实力,我想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不是直接涉及政治、军事,朝廷是不大会注意,并提前予以打压的。而且,相对统一的货币,也会对全国性市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文强”张老状元应该是没完全听明白这个犹太人所说的重点,略带迷惑地询问道:“我们,嗯,这个,应该说是与你有交情的,都挺支持合资银行的。还有很多的华商和民众,也比较信任这个中国人办的银行。存款啦,商业往来啦,都是尽量用华兴钞票。”

“是啊”汤化龙也点头称是,“华兴钞票在湖北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虽然是官府在提倡,可湖北宪友会的同仁也是颇为助力的。”

“当然。诸位,以及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八章 经济、金融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