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攻破邺城后,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都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历史上许攸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不少人对其的背叛非常不耻,甚至认为没有许攸的原因袁绍就能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许攸怀才不遇,袁绍不能用好自己的谋士是自取其祸。
那么许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能力又是什么一个水平?
【没有说服力的提议】
许攸在袁绍从洛阳离开后,就一直跟随袁绍,是投靠袁绍的早期谋士,在官渡决战后期,许攸向袁绍提议分兵,派出一直部队袭击许昌,但遭到了袁绍的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现在不少人都认为许攸的这条提议是很有道理,可以看做打破僵局的一个突破点,而袁绍则是昏晕无能,不能听从建议,但实际上许攸当时的分兵建议并没有多少的说服力,袁绍不采纳是有理由的。
首先分兵之事袁绍在官渡前期已经做过了,但效果很差,他派出的刘备和韩荀都已经失败,而当时刘备率领的本部兵马就在豫州一带,还击败曹操派出的将领蔡阳,但也没有形成多大的风浪。
而且官渡距离许昌是相当距离的,曹操就曾经准备撤出官渡,引诱袁绍深入再将其击败,这至少说明曹操准备的防御线可能不止官渡一道,所以袁绍派出的军队少了,基本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刘备那样了,对许昌不可能造成什么像样的威胁。
而如果袁绍派出的部队太多,那补给基本不可能跟上,而袁绍直面曹操,靠的就是兵力优势压制,把士兵派出去了,他就无法压制曹操了。
最后,袁绍当时也不需要分兵了,那时的情况对于曹操而言已经很不利了,曹操承受不起长期的拉锯战,所以袁绍只要把曹操拖住,拖都能把曹操拖死,分兵反而是画蛇添足。
【背叛的缘由】
而许攸历史上也不是因为袁绍没有听其建议才背叛袁绍投靠曹操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家人被审配查了,恐怕是畏惧袁绍的追究才背离而去。
在许攸提议被袁绍否决之后,许攸虽然恼怒,但还没有离开袁绍的意图,而后许攸因为邺城家里贪财犯法,被审配直接下狱,这个消息传到前线后,许攸才跑掉的。
在当时许攸不检点也不是什么隐秘的消息,荀彧就曾经评价许攸“贪而不治”,而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还有描述许攸贪财,而且到了袁绍已经不能满足的地步。这些都说明了许攸在袁绍那边时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官渡的转折点】
历史上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献上袭击乌巢之策是官渡决战的转折点,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很多人认为没有许攸官渡大战极可能改变,但实际上许攸提出的建议并不能说有多么厉害,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袁绍的无能。
首先,在曹操袭击乌巢之前,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在荀攸的建议下曹操就曾经派徐晃等人袭击过袁绍的补给队,并且大获成功,也就是说袁绍已经吃过一次亏,但他明显没能引以为戒。
其次,沮授在早前就提醒过袁绍曹操可能袭击运输队,并且建议加派将领作为警戒,但袁绍就是不听。
最后张郃等人看到乌巢被袭,劝袁绍重兵去救,结果袁绍把大军派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轻军救援,由于援兵兵力不足,使得曹操最终攻克乌巢,消灭了淳于琼的。
而且就算许攸没有投靠曹操,曹操也可能去袭击淳于琼,当时曹操希望尽快解决战斗,而一直在等待时机,而袭击袁绍的运粮队绝对是个好机会,更何况曹操等人已经这么干过一次,并且收获不菲,所以曹操完全有理由再干第二次。
就算曹操没想到,荀攸也极可能会提。
当然这些都不能抹杀许攸在这一战所做的“功绩”,但是要明白袁绍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乌巢的一把大火,而是颜良、文丑先后战死,分兵的刘备、韩荀均失败,袁绍自己更是打不下曹操的大营,是一系列的失利积累下来的,许攸的事情只是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就算没有许攸的事情这根稻草也有别人会放上去的。
许攸的背叛和谋划是袁绍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许攸的背叛对于袁绍集团的负面影响也的确不小,但和袁绍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就算除了袁绍,比许攸影响还恶劣的家伙也大有人在。
【才能有限】
许攸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家伙,他也参与过一些大事件,先是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合谋废立,甚至一度拉拢曹操,但没能有什么作为,事件暴露后,王芬自杀,许攸逃走。
而后许攸投靠了袁绍,并且跟随了袁绍很长的时机,在官渡决战之前除了被荀彧认为“贪而不治”,基本隐身。在官渡决战后期许攸终于发话了,老调重弹建议袁绍分兵攻打许昌,但他的提议基本没有说服力,很是一般,没有什么价值。
而许攸人生的辉煌点却是因为贪污被查,从而背叛自己的老大袁绍,并且投敌献计最终导致旧主失利。
贪污、背主这些好像都是污点,没什么可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