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16章 袭击许昌

建安五年(200)当时最强的两大袁绍和曹操在北方正式开始了生死决战,而这时传出了孙策准备偷袭许昌的消息,虽然历史上因为孙策遇刺而不了了之,那么当时孙策为什么准备攻打许昌呢?

【前奏】

孙策的北上从很多事情上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首先是他派出孙权讨伐广陵陈登,这是孙策做大之后第一把手伸到扬州以北,之后孙策还让李术杀死了扬州刺史严象,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了,是孙策在为自己将要的北伐做准备。

毕竟当时严象是扬州名义上的老大,孙策既然要和曹操对抗,第一个干掉的百分百是他。除了严象之外,孙策当时还准备击溃陈登,进一步将势力扩张到长江以北,这些都表明,孙策再为北上做着准备。

孙策当时的目标应该是首先击败在广陵的陈登,其后再进军许昌,夺取天子。

【计划赶不上变化】

依据依据“江都对”的规划,孙策本来先要占据吴郡、会稽,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积蓄力量准备为父亲复仇,这一步孙策已经基本完成了。而张纮为孙策规划的下一步目标是扫平荆州和扬州,先凭倚长江,然后再扫除群雄,匡扶汉室。

然而当时孙策仅仅占据了不完全的扬州,荆州的强敌刘表依然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他出兵夺取天子是不符合“江都对”规划的。

但是有些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沮授就在袁绍没有一统北方之前劝其迎过天子,孙策当时实力和那时的袁绍也差不多,他们面临的情况也有着很多的相同点。

首先外部情况,孙策和袁绍类似,当时袁绍虽然没有击败公孙瓒,但经过鲍丘之战后,公孙瓒已经被压制在易京了,孙策尽管没有夺取荆州,但也重创了黄祖,他们后方都已经比较稳固,可以腾出手来抢夺天子了。

其次,他们也的确遇到了不错的时机。袁绍面临的是天子流浪在外,这是一个夺取天子的大好时机,孙策面临的情况也是曹操大军在外,许昌空虚,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最后,天子离他们都不算远。袁绍所在的冀州和洛阳所在的河南尹基本只有一郡的距离,中间只有一个河内郡。同样的孙策从庐江出发的话,只要经过豫州的汝南郡就可以到达许昌所占的颍川郡了。所以在距离上都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孙策没有完全按照“江都对”的规划先行夺取荆州,而是提前攻打许昌,夺取天子,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弊端】

尽管当时是孙策夺取天子的一个大好时机,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做最大的受益人并不是孙策,而是袁绍。

只要孙策出兵许昌,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极大的帮助到袁绍。以当时孙策集团的实力,组织个五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在话下,而曹操在官渡对抗袁绍已经很勉强了,面临孙策可能的大举进攻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就算能将孙策击退,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更大的可能是两线全面奔溃,曹操甚至可能因此直接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以预见的,这必然会导致曹操在官渡面临更大的压力,官渡决战的结局极可能改变,然而曹操的失败对于孙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时曹操在中原腹地,他如果失败并且失去天子后,百分百无法再威慑周边的诸侯,其地盘很可能被直接瓜分,很袁绍势力则能乘此机会再次飞速发展,几乎能占据长江以北,而袁绍讨伐曹操的首要目标就是夺取献帝,这样一来孙策必然要面临已经几乎称霸的袁绍的压力,并且西面的刘表还是袁绍的重要盟友。

而且孙策地盘在东南一带,离中原较远,天子去哪里偏安之后权威会大为降低,作用不会有在许昌时那么高,更可能的是周边的诸侯不认可孙策的行为,北方的袁绍和曹操不必说了,刘表也不可能承认孙策这么做,孙策夺得天子之后,不仅有可能得不到大义的名分,还有可能被当做叛逆,遭到周边诸侯的群起讨伐。

所以孙策当时夺取天子不是没有弊端的,失败了不用说,成功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忠心耿耿的老孙家】

历史上孙策想抢夺天子,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想做下一个曹操,但不可否认的是,孙坚、孙策孙家两代人都对于汉室是忠心耿耿的。

孙坚就不用说了,讨伐董卓的时候他率军三战三胜,击败董卓夺回洛阳,如果不是因为袁绍拖后腿,孙坚很可能一鼓作气就打下长安了,当年孙坚感叹过:“我们当初一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

而孙策从他的言语和行动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对汉室的忠心,在“江都对”中孙策就表明过自己想做朝廷的外番,而后在袁术谋划自立之时也是积极劝谏,最终为了大义和其断绝关系,后来孙策还积极想朝廷进贡,以表示忠心,并且都听从朝廷的诏令讨伐袁术和刘表。

然而当时天子被曹操作为傀儡,朝廷也是曹操的一言堂,在“衣带诏”事件后献帝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已经天下皆知,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做法也令天子豪杰们所不满,孙策对于朝廷如此尽心尽力,所换来的却是曹操的戒心和忌惮,这是孙策所无法容忍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于公于私,孙策都应该讨伐曹操,匡扶汉室。

孙策作为孙坚的长子,有责任有义务完成他父亲孙坚


状态提示:第016章 袭击许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