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26章 曹操和孙权

在曹操和孙策初期,他们虽然没有结盟,但因为各自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紧密,其后孙策势力发展迅速,曹操抑制不得,孙策遂在曹操和袁绍对抗之际有了北上的心思。

然而孙策死亡之后,曹操有心南下扬州,但当时外部环境还不容许,遂对孙权采取了半拉拢的态度,并且还将张纮放回了江东。而对于孙权而言,当时的曹操击败了袁绍,还掌控着朝廷,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当然不能得罪,所以姿态也摆得很低,但占据大义的曹操并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曹操一方面不断让孙氏放人,还先后让孙策送弟进入许昌做官,让孙权送子作为人质。

【放行华歆】

历史上曹操先征召王朗,后在孙策死后又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后来孙策死了,曹操正在官渡于是上表给天子请求征召华歆。

但孙权并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帝王之命,才与曹公交好,料想情义尚未巩固,假使我得以为将军报效忠心,岂不是有益吗?现在空留下我,将军您养了个没用之人,这不是好主意。”

孙权听过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这才对华歆放行,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价值“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都没有拒绝,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到了临走时却把各种礼物都聚在一起,对众宾客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终究太多。念我单车远行,将因怀藏美玉而得罪,希望各位宾客替我考虑。”众人于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赠品,对华歆的德行表示佩服。

后华歆到了曹操那里,拜官议郎,参司空军事,任尚书。

在朝廷任命的扬州诸郡官僚中王朗和华歆最终都得以返回许昌,但盛宪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盛宪,字孝章,被评价为器量雅伟,他原来是吴郡太守,后来因为疾病离职,孙策占据吴郡之后,因为盛宪素有名望,所以对其十分忌惮。当初盛宪和孔融有旧,于是孔融就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能下诏调盛宪回北方,但诏书还没到,盛宪就已经被孙权所害。

【拒不质子】

曹操势大之后,虽然对孙权采取半拉拢的态度,但并不是就不是其做出限制了,早先曹操征召孙策的弟弟去许昌未成,孙权上台之后,曹操再次要求孙权将儿子送到许昌这里来做人质。

据《江表传》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202),下书责令孙权,让孙权把儿子送到曹操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不愿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也是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孙权和曹操】

在孙策时代初期,东吴集团刚刚成立所以急需要朝廷或者说曹操的支持,其后孙策发展迅速,势头猛进,而曹操则陷入了对袁绍的苦战中,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孙吴集团对曹魏掌控了主动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江东之主孙策在此时被刺杀,大好机会不得不白白错过。

孙权继承大业之后,大局几乎已定,曹操已经打败袁绍,是当时最接近一统天下的男人,相对于强大的曹操集团而言,孙权太弱小了,更不幸的是扬州理所当然也是曹操的目标之一,然而幸运的是当时曹操的主要敌人还轮不到孙权。

当时曹操知道孙权想割据一方,甚至再进一步,但曹操自己也要先平定北方的袁氏,再消灭荆州的刘表,因为孙权和刘表有着杀父之仇,所以可以帮助曹操牵制刘表,这也是曹操对于孙权集团比较宽容的主要原因之一,哪怕孙权拒绝送人质。

而对于孙权而言,他也是需要时间稳固内部、发展自身势力,这个时候孙权的力量还远远不足与曹操对抗,更不会主动向曹操挑衅,当时孙权首要目标是占据长江以南的荆州,所以当时两者之间的矛盾基本比较缓和。

孙权和曹操虽然都暂时没有撕破脸,但他们都很明白那一天早晚会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孙权只要在曹操平定北方


状态提示:第026章 曹操和孙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