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06章 北宫玉和李文侯之乱

时间到了建安中后期,曹操的目光开始从荆州、扬州一带转向了西面的关中、凉州和汉中,当时这一带是由韩遂、马超和张鲁等诸侯盘踞。(..)

三国历史上西凉军阀起源的时间很早,早在黄巾之乱时期,西凉就已经乱成了一窝粥。

【北宫玉和李侯之乱】

中平元年(184),在黄巾大乱之际,北地郡羌族的先零部落及罕、河关两地的盗贼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共同拥立湟中的义勇首领胡人北宫伯玉和李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泠征。金城人边允(后改名边章)、韩约(后改名韩遂)在西州素有盛名,起事者将其诱骗来,武力胁迫他们主持军政事务,作为人质,不予放还。其后凉州刺史左昌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允、韩约入伙,共推举边允为首领。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打焚烧州郡官府(注1)。

当时刺史左昌监守自盗,偷盗军粮数万石,被盖勋发现后进行劝阻,左昌不听反而大怒,遂让盖勋与从事辛曾、孔常率军另驻阿阳抵抗盗贼,想借口盖勋作战不力而加罪于他。然而盖勋屡立战功,左昌无计可施。及至北宫伯玉攻打金城,盖勋劝左昌发兵援救,左昌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导致金城沦陷。

陈懿死后,边章等人进军,在冀县包围左昌(典型自作孽)。左昌召盖勋等去救援。辛曾等人迟疑,不肯出兵。盖勋大怒说:“从前庄贾身为监军而延误军期,被司马穰苴处死,今天的从事难道比古时的监军还要尊贵吗?”辛曾等感到害怕,便听从他的主张,出兵援救。

盖勋到达冀县后,用背叛的罪名斥责边允等人,边允等人都说:“假如左刺史早些听从您的意见,出兵对付我们,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过已重,不能归降了。”于是,撤除对冀县的包围离去。

其后叛乱的羌族人将护羌校尉夏育围困在官府畜牧场。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去救夏育。援军行进到狐,被羌族人打败。盖勋手下所剩不足一百人,身上三处负伤,但仍稳坐不动。他指着路边的木牌说:“就将我的尸体放在这里。”

来到此地的羌人首领滇吾手执武器不许众人杀死盖勋,并说:“盖长史是一位贤人,你们如果将他杀死,就会得罪上天。”盖勋仰天大骂道:“该死的反叛羌人,你知道什么,赶快来杀我!”羌人都大吃一惊,面面相觑。滇吾下马让盖勋骑,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羌人俘虏。羌人钦佩他的仁义与勇敢,不敢加害,便将他送回汉阳。后来,凉州刺史杨雍上表保举盖勋兼任汉阳太守。

后来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改名为韩遂,二人与过去正式决裂,边章和韩遂在叛军的地位也开始超过北宫玉和李侯,叛乱逐渐扩大。

【平凉之议】

在黄巾之乱后,大汉国力衰弱,对于凉州的叛乱非常吃力,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放弃凉州。

当时,凉州地区不断有人起兵造反,官府为了筹措进行征讨的军费,不断加征赋税。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灵帝下诏让公卿百官商议这件事,议郎傅燮正颜厉色地说道:“斩了司徒,天下才能安定!”

尚书弹劾傅燮在宫殿上公开侮辱大臣有罪。灵帝命傅燮陈述理由,傅燮回答说:“以前樊哙因为匈奴冒顿单于冒犯中国,出于忠义激愤,要求出兵征讨,并没有失去人臣礼节,而季布还说:‘樊哙应该处死。’如今凉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并负有守护国家西边门户的重任。高祖刚刚平定天下时,就让郦商去占领陇右;武帝开拓疆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当时舆论认为这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地方官员治理失当,致使全州起来造反,崔烈身为宰相,不为国家考虑如何平定叛乱的策略,反而要舍弃这块广袤万里的国土,我感到困感不解!如果胡人得以居住此地,兵强马壮,铠甲坚实,据以作乱,这就是天下最大的忧虑,甚至会危及政权的稳固。假如崔烈不懂这一点,说明他极端愚蠢;如果他懂得而故意提此建议,则是不忠。”灵帝同意并听从了傅燮的意见。

此后为了平定凉州叛乱,直到董卓入京的数年内都是战火连连。

【叛乱的起因】

凉州位于大汉的最西部,它建立于西汉,在东汉时期领土辽阔,包括了陇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张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等十多郡,和西域相连,除了汉族之外还有着很多羌人居住在此,属于东汉的边疆。

东汉历史上凉州本身就是叛乱多发之地,因为当地环境贫瘠,再加上外族入侵,汉族和羌族之间的矛盾,其统治的根基本来就不牢固。而到了东汉末年,大汉国力开始衰弱,宦官势力崛起,开始扰乱朝政,汉恒帝和汉灵帝又是昏晕无能,朝廷也变得开始空虚。

当时的凉州刺史左昌更是一个无能贪婪之辈,他排斥忠良,坐视金城丢失,没能再第一时间扑灭叛乱。就像韩遂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左昌早点发兵救下金城,北宫玉和李侯和所掀起的这一次叛乱未必能成什么气候,韩遂和边章更不会无奈从贼了。

金城沦陷标致着凉州一郡之地的丢失,叛乱由此直接上了台阶,这些可以说都是因为左昌的无能所导致的,如果不是后来盖勋顾全大局,救下了被包围在冀县的左昌,那么可能就不是失去一个


状态提示:第006章 北宫玉和李文侯之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