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59章 曹丕上位

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魏世子曹丕继位魏王,并且继续担任丞相,成为了曹魏新一代的领袖。

【世子曹丕】

曹丕,字子桓,中平四年(187),出生在谯县,母亲为卞夫人。

据说早在汉灵帝熹平五年(176),谯县上空出现了黄龙,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扬说:“这是何吉兆?”单扬回答:“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三月,黄龙又在谯县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扬的话,现在果然应验了。”

另据《魏书》记载,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不行。

在曹丕幼时,曹操教会了他骑马射箭,在建安年间,年少的曹丕就已经开始追随父亲东征北战,在宛城之战时,因为张绣的叛变,曹丕的兄长曹昂战死,当时曹丕年仅十岁,最终得以乘马逃脱。后曹丕随曹操攻破邺城,当时曹丕才十七岁,就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妾。

在曹昂死后,曹操一度考虑过立曹冲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曹冲早逝,曹操悲痛不已,但依然不准备立自己的嫡长子曹丕为世子,反而考虑了曹植,这固然是因为当时曹植文采非凡,颇受曹操喜爱,但和曹丕本身能力也有着关系,《魏书》就有过记载“举茂才,不行”,后来司徒赵温举荐曹丕,反而被曹操免职,就是因为曹操认为赵温动机不纯,认为曹丕能力不足。

建安十六年(211),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并且最终被曹操立为世子,成为了曹魏的继承人。这其中曹丕作为嫡长子的加分是很大的,他因此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

建安二十四年(219),魏讽密谋攻打邺城,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诛杀魏讽。

【曹丕上位】

延康元年(220),曹操在洛阳去世,当时曹丕尚在邺城,由贾逵主持丧事,这时候鄢陵侯曹彰代理越骑将军职务,从长安赶来奔丧,问贾逵先王的玉玺印绶存放的地方。贾逵正颜厉色地说:“太子在邺县,国家已经有了储君,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您所应当问的。”说罢,便护送棺柩回到邺县。

据《魏略》记载,当时洛阳的军士民众颇苦于服劳役,军队因失去了统帅便骚动起来。有人主张把消息压住,暂不发丧。贾逵没有采纳这种意见,坚持派使者到各地去发丧,让内外官员都来吊丧。青州兵听说主帅已亡,敲着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们认为应当马上禁止青州兵这种无视军纪的行为,不服从的就要治罪。贾逵认为魏王已殡,继嗣的新王还未拥立,此时最好还是对****进行安抚。于是说服了众大臣,并发给青州兵长檄公文,让他们凭着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当地官员提供的粮食关照。如此一来,一场骚动才被平息下去。

曹操死后,群臣都到大殿哀悼,这时有人建议将各城的守将都换成沛国和谯县的人(曹操的老乡),徐宣严词反对:“现在远近统一,人人都忠诚守节,为什么要将守将都换成沛国和谯县人,而伤在当地长期守戍将领的心?””曹丕听了这话,赞叹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社稷之臣啊!”

当时魏世子曹丕在得知父亲曹操去世后,号啕大哭,中庶子司马孚进谏说:“皇帝刚去世,天下要依靠殿下的号令。应该向上为了祖先,向下为了天下,怎么能模仿平民百姓的孝呢!”太子过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说:“爱卿说得对呀。”

群臣刚听说魏王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现在皇帝刚去世,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大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魏世子曹丕继位。

刚开始邺都的群臣都认为要让太子曹丕袭曹操爵位的话,必须等待一份天子正式的诏命才可实行。尚书陈矫却提出异议:“大王在外逝世,天下都感到惶惧。太子(指曹丕)应该放下哀痛立刻继位,来安定天下之心。而且大王的其它儿子(曹彰等人)亦在附近,如果不立即行动的话,可能有人萌生异心,让彼此间的秩序出现混乱,如此那社稷将会面对重大危机。”

于是陈矫设置应有的礼仪后,便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让曹丕袭爵,并大赦天下。曹丕事后便说:“陈季弼即使在面对如此重大事变当中,仍能表现其明略过人的一面,可以说是一时俊杰!”

不久,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仍兼任冀州牧,于是曹丕尊奉母后卞氏为王太后。

同年,改年号为延康,延康元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

曹丕上位之后,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后以夏侯惇为大将军。曹丕还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诏令太监职位不得超过众署令级别,并把这个诏令刻在金册上,收藏在石室之中。

同时曹丕下令鄢陵侯曹彰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临侯曹植


状态提示:第059章 曹丕上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