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元年(220)刘备自关羽兵败丢失荆州后,再次遭受了一次重大损失,当时驻守上庸等地的刘封和孟达不和,孟达不堪刘封的压迫,叛逃魏国,曹丕重用,并且和夏侯尚、徐晃等人联合击败了刘封,夺走了上庸等郡。? ? ? ?.?r?a?n??e?n?`
事后,刘封逃回蜀地,被刘备下令自杀。
【三郡之变】
建安二十四年(219)时,关羽讨伐曹仁,曾经多次派出使者要求驻守在上庸、房陵的刘封、孟达出兵支援,但二人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
次年,刘封和矛盾之间的矛盾进激化,二人之间互相恼恨争斗不和,刘封不久抢走孟达的仪仗乐队。孟达既恐惧自己所犯罪过,又十分愤恨刘封,于是上表向刘备告辞(注1),率领自己的部属投降魏国。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孟达率领四千余部队降魏。
孟达降魏之后,得到了魏王曹丕的重用。当时曹丕赞赏孟达的才能容姿,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为新城郡,以孟达兼任新城太守(注2),并且后来还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同孟达一道袭击刘封。
孟达投降后,刘晔曾经向曹丕进谏,他认为:“孟达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又倚仗才气,好用手段,必定不能感恩图报,心怀忠义。新城与吴、蜀接连,如果那里有什么变局,将为国造成祸害。”不过曹丕终究没有将孟达调换职位。
历史上孟达之所以能得到魏王曹丕如此的信任和重用,一方面固然是孟达的仪容举止才能都颇好,但更重要的是孟达投降的时机对于曹丕太重要了。俗话说“赶得好,不如赶得巧”,孟达投降的时间点恰好是在曹丕继承魏王,还没有称帝的时间之间,这个时候曹丕急需要积累自己的声望,一方面他需要稳固自己刚刚得到的魏王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也要为称帝做准备,而此时孟达投降了,对于曹丕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而曹丕投桃报李,出于千金买骨马的需要,当然重用了孟达,毕竟孟达是第一个投降自己的蜀吴将领,不意思意思怎么行。
多说一句,虽然后来孟达如刘晔所料最终还是叛变了,但和当时的魏国局势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孟达和徐晃、夏侯尚等将领一起带兵讨伐刘封,孟达亲自修书给刘封劝降(注3),但遭到了刘封的拒绝,之后西城太守申仪叛变刘封,刘封兵败逃回成都。上庸太守申耽又投降魏国,魏国任命申耽为怀集将军,迁居南阳,申仪为魏兴太守,被封为员乡侯,屯扎洵口。
历史上申仪、申耽两兄弟虽然都投靠了魏国,但其实二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弟弟申仪是自愿投降的,而哥哥申耽实际上是被迫投降的。申仪在孟达、徐晃、夏侯尚等人率兵前来讨伐刘封之际就已经叛变,而申耽则是在刘封兵败,逃往成都后才不得已降魏,所以曹丕因为申耽不是自愿归附,于是剥夺了他的军政大权,赐予他怀集将军的称号,迁徙他到南阳居住,闲散在家,又剥夺了他的爵位,转封其弟申仪为员乡侯,并且依然保留太守职务。
就此三郡重新为魏国收复,刘备在荆州势力损失殆尽。
【刘封之死】
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真悔恨没听从孟子度的劝说!”刘备为他流泪。
历史上刘封之所以不听孟达的劝告,不愿意投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刘封和孟达不一样,他身上刘备的烙印太深了,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并且一度极有可能继承刘备的家业,所以孟达愿降,但刘封不降,而且话说回来,刘封和孟达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刘封不听孟达的话很正常。
而后来刘封丧命,其一是在关羽讨伐襄樊时,刘封等人没有出兵救援,当时关羽节制荆州,刘封等人占据的上庸等地实际上也可以算是荆州地域,他们听从关羽的命令没有问题,就算刘备还没将上庸等地划归关羽管割,同为友军,也应该帮忙的。
其二是逼反孟达,孟达之所以会叛变和刘封有着直接的原因,本来孟达是刘备派出夺取房陵、上庸等地的将领,不过后来孟达麾下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祺,刘备又担心孟达不能胜任,于是才派出刘封支援,二人共同夺取了上庸,之后孟达实际上就成为了刘封的副手,而刘封为人自大,仗着自己是地位高,是刘备的养子就开始欺压孟达,最终将孟达逼反。
当然,刘封之所以会被逼自杀,还是因为他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并且威胁到了刘禅的继承权,刘备没有死前,刘封没有问题,但刘备一死,刘封作为养子,又是勇武非凡,这就是大问题了,所以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为了免除后患,最终逼迫刘封自杀,这点和后来的曹彰之死道理基本一样。
历史上刘备对于刘封还是很有感情,他在刘封死后为其流泪,而正史上刘备是很少哭的。
注1:魏略载达辞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睹归趣。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於君乎!今王朝以兴,英俊鳞集,臣内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