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91章 其余曹魏将领

曹操麾下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张辽、于禁等将领之外,比较出名的还有乐进、曹纯、李典、李通、庞德、张绣等人。ran?en .ranen`

【乐进】

乐进是曹操麾下大将之一,后世与张辽、张郃、于禁和徐晃等人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他在五人之中可能追随曹操最早,其官职最高至右将军,在曹操时期仅次于于禁,甚至还高其他三人。

乐进为曹操募兵得千多人,归还后升军假司马、陷陈都尉。后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先后随其吕布、张超、袁术、张绣、眭固、刘备,战功颇多,被为讨寇校尉。

在曹袁对抗时,乐进先是在官渡之战中斩杀袁绍麾下大将淳于琼,帮助曹操攻破乌巢,后在黎阳攻击袁谭、袁尚兄弟,斩了袁军大将严敬。乐进升任游击将军,领兵攻打黄巾军,大获全胜,平定了乐安郡。再次跟随曹操包围邺县,平定邺县后,又随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谭,乐进抢先登城,进入东门,还单独率兵攻破雍奴城。

曹操上表给汉献帝,表彰乐进、于禁和张辽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lùn_gōng记职,应该给予提升信任。”于是于禁被封为虎威将军,乐进被封为折冲将军,张辽被封为荡寇将军。

之后乐进征剿高干,包围壶关,和李典一道讨伐管承,保一方平安,随曹操南下平定荆州,驻守襄阳,赶走了来犯的关羽和苏非,还击败了刘备麾下的杜普、梁大。

曹操南伐孙权时,授予乐进假节,退兵时,以其守合肥。在孙权第二次讨伐合肥时,乐进与张辽、李典共守城池将其击退。

据记载乐进官职最高至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其子乐綝嗣任。乐綝性格果毅,有乃父之风,官至扬州刺史。后诸葛诞造反,掩袭杀乐綝,朝廷下诏悼惜,追赠卫尉,谥曰愍侯。其子乐肇嗣任。

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

【曹纯】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其兄长为曹仁,后来曹纯继承了家业,年少有名,他在未弱冠即进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年仅十八岁。之后董卓祸乱天下,曹操首先义举,曹纯追随其后,后为虎豹骑的统帅。

据《魏书》记载,曹纯所督帅的虎豹骑,被称为“天下骁锐”,其中有些人更是从百人将里面挑选出来后编入的,曹操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应该让谁成为这支精锐骑兵的统帅。曹纯担任虎豹骑督后,以善于安抚存恤将士而甚得虎豹骑部众的拥戴。

曹纯在攻破南皮城,消灭袁谭之时,立有大功,在曹操北伐击溃乌恒时也立功颇多,曹操南下荆州追击刘备时也是率领虎豹骑五千先行,曹纯在当阳之战中也有功劳。

曹纯早逝,建安十五年(210)就已经去世。当时有司官员向曹操请示选任何人代替曹纯,曹操道:“像曹纯这样的人才是无法再次得到的,谁又能与他相比!难道我不能直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吗?”此后一段时间虎豹骑由曹操直领。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追谥曹纯为威侯。曹纯子曹演继嗣,后官至领军将军,正元年间进封平乐乡侯。

【李典】

李典是曹操麾下宿将之一,随自己的伯父李乾一起投靠曹操,后李乾和其子李整先后去世,麾下部队就曹操交给了李典。当时李典先是因功担任青州刺史(有名无实),后改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升迁为离狐太守。

官渡之战时,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裨将军。后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让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二人将前来阻碍的魏郡太守高蕃击败,畅通水路。

后李典在博望坡之战中及时救援夏侯惇,帮助其击退刘备,随曹操攻破邺城,会同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后来主动要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得到曹操的赞扬,迁徙封地到魏郡,被加封为破虏将军。。

在第二次合肥之战后,李典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他在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李通】

李通亦是曹操麾下宿将之一,不过他和李典一样早逝,否则二人都可能被纳入五子良将之列。建安元年(196),曹操平定豫州黄巾作乱,迎天子迁都许昌,李通率领部下来降,后曹操任命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郡西界。后曹操讨伐张绣不利,李通及时来援。

官渡之战时,刘备扰乱豫州,各地动荡不安,李通拒绝了袁绍的诱惑,斩杀其使者,并且朗陵长赵俨一起向荀彧进谏,减少赋税,稳定后方。李通又攻打郡中的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把他们全部击溃,送上斩获的首级,平定了淮河、汝水一


状态提示:第091章 其余曹魏将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