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上台之后,孙权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亲自率兵攻打文聘驻守的江夏郡,还派遣左将军诸葛瑾等人讨伐襄阳,然而都不利。
不过孙权最终派胡综、周鲂等人平定了彭绮的叛乱。
【江东来袭】
曹睿在黄初七年(226)五月即位,孙权在同年八月九发兵攻夺江夏,其后又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
当时孙权进犯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坚守城池,朝中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发兵救援。明帝曹睿对他们说:“孙权的军队善习水战,这次吴军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不过是借文聘防守不严,打一个突然袭击。可时下文聘已和他们能够抗衡,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
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馀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而还。文聘因此增邑五百户,并前共计千九百户。
据《魏略》中记载记载和本传有些出入: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曹氏集团)认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在这之前,明帝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得知吴军进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县兵马,加上自己身边的骑从卫士共计步骑兵千余人。抵达江夏城外,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攻击,吴军撤退了。
同年十二月,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彭绮之乱】
黄武四年(225)冬十二月,当时文帝还在,鄱阳的贼寇彭绮自称将军,攻没诸县,领众数万人作乱。
一年多后,孙权以周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戮力攻讨,将其生擒,平定叛乱。
据《孙资别传》记载,当初,彭绮自称举兵起义,为魏征吴,有些大臣建议,借机攻吴,一定会成功。明帝询问中书令太原人孙资,孙资说:“鄱阳的强宗大族,前后数次起事,但人数不多,见识浅陋,很快就都散了。以前文皇帝曾详细分析过吴的形势,说我军在洞浦杀吴军民一万人,缴获一千余艘战船,可是在数日之间,吴军又把人和船聚集到一起;江陵被围数月,孙权仅率一千几百名士兵驻在江陵东门,而吴地并未发生大的动~乱;这是他们法纪严密,上下共相维护的明显证据。以此推论经彭绮的起事,恐怕不会成为孙权的心腹之患。”到这时,彭绮果然失败了。
【曹魏和孙吴】
在曹睿掌权之前,曹魏和江东势力已经交涉已久,早前曹操和孙策、孙权等处于半同盟关系居多,后来曹操势大,孙权联手刘备一起对抗曹操,之后刘备崛起,曹孙又联合将其压制,曹丕时期孙权和曹魏的关系一度极为密切,然而随着孙权的失信而破裂,从此曹丕长期开始打压孙吴。
在孙策时期,孙策开始因为刚刚独立,所以需要朝廷作为外援,而曹操等人也需要孙策限制袁术和刘表,于是双方形成了半同盟的关系,不过后来孙策势大,曾经准备主动北方,但因为被刺杀作罢。
孙权刚刚上台时,局面不稳,曹操为了收拾袁氏和刘表,所以也没能顾及江东,就放手让江东对抗荆州,等到曹操平定北方,占据荆州后,江东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其下一个目标。
为了对抗强势的曹操,孙权和刘备开始了密切的合作,双方联军先后在赤壁和江陵击溃曹军,初步扭转局势,后来曹操和孙权在江淮一线展开了长期的拉锯,孙权两度北上被阻于合肥之外,曹操也无法南下渡过长江。
孙权在长期拉锯无果后选着求和罢战,当时刘备急速发展,也引起了孙权的忧虑,在襄樊大战时,孙权为了夺取荆州,联合曹操,背叛曹操,孙刘就此决裂,曹魏和江东开始了一段和平时间。
曹**后,曹丕上位,孙权为了防止两面作战,大举拉拢曹丕,曹丕刚刚得位,一时间没有注意,被孙权所欲弄,之后曹丕终于发现孙权毫无诚意,于是大举南下,魏吴关系就此破裂,此后,曹丕三度南下,魏国基本压制了江东。
曹丕死后,曹睿上台。相对于自己父亲而言,曹睿面临的局势就要恶劣很多了,当时蜀汉已经恢复国力,孙吴受了曹丕的欺负也想从其儿子身上找回来,所以在曹睿掌权时期,他对于蜀吴两国主要以防守为主,这点和之前的曹操的有攻有守,曹丕的大举压下有着很大的区别。
孙权在曹睿上台初期,曾经准备乘虚而入,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对于曹魏造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