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后,曾经派将军卫温、诸葛直航海寻求夷洲(今台湾)和亶洲(可能指日ben一带),又派遣太常潘濬(一说潘浚)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卫温下夷洲】
夷洲也就是台湾的古称,黄龙二年(230)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穿铠甲的兵士上万人,航海寻求夷洲和亶洲。据说亶洲在大海之间,长辈人传说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几千人泛行海上,寻找蓬莱仙山和仙药,定居在亶洲就没有回来。世代相传现已几万户人家,那里的人,时常有人到会稽一带来买卖布匹,会稽东部的人航海,也有遇上大暴风漂流到亶洲去的。
在《三国志·陆逊传》里记载,孙权是求夷洲和朱崖(今云nan不过这个事情遭到了以陆逊为首大臣们的反对,陆逊等人认为:“今江东人已很多,足够使用,不应当远渡大洋,深入不毛之地,向万里之外发兵袭人,海上狂风巨浪,难以预测。而且民众一旦改变水土环境,肯定会引发疾病,打算增加民力反而更加受损,打算谋利反被其害;况且当地民人犹如qín_shòu,得到他们不足以事业有帮助,没有他们也不会显得民众亏缺。”然而孙权不听。
经过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他们终于到达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了过来。卫温和诸葛直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虽然勇敢厮杀,但他们的兵器落后。这时候,吴国士兵使用的都是铁甲、钢盔,而高山族人用的长矛都是用兽角制造的,箭头是用青石做的,又没经过训练,抵挡不住吴军的攻势,结果纷纷后退。
高山族人退去后,卫温鸣金叫士兵不要追赶,就地扎起营寨。他和诸葛直在帐中商议如何消除误解,与土著人建立友好关系,完成吴王交付的任务。正在这时,士兵前来报告说有高山族代表求见。于是两人赶紧出帐迎接。交谈中才知道高山族人以为他们是强盗,才奋力抵抗的,现在按照当地习惯,打败方要派人到对方道谢,赠送礼物,算是和解。卫温、诸葛直马上说明他们的来意,并派代表带上礼物回拜。
三国时期,高山族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没有私有财产,过着原始社会生活,他们分成许多部落,部落成员被叫做“弥鳞”,口常劳作,按照性别、年龄、强壮程度,男子担负上山狩猎、下海捕鱼、保卫部落、守护财产的职责;妇女、儿童主要是在部落的管辖范围内采集树种、野果、植物根茎,为全体部落成员准备饭食,烤肉,大家一起吃饭,平均分配食物。部落中最高首领是酋长,氏族内部完全平等,酋长的住房和大家一样,都是石房。在房子周围围上一圈木栅栏。酋长房中唯一特别的就是摆着许多人头骨,因为按当地风俗,室内陈列的人头骨越多,表示杀死的敌人越多,本领也越大。在氏族部落中,没有法律,只按习惯来处理问题。有事大家召开部落会议共同商议。
高山族的酋长为了表示对吴军友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夺目、质地精致,色彩斑斓的氏族服装,头发盘于头顶上,用骨笄束住,脖子上带着成串的珠子、贝壳、骨头等做成的项串,手腕、脚腕都带着玉石制成的镯子,成群结队,欢声雷动,载歌载舞,从白天一直到晚上,又架起篝火,吴军士兵也加入了歌舞的人群,卫温、诸葛直等与当地酋长一行人频频举杯欢庆。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吴军士兵生了病,高山族人热情帮助他们医治。由于他们的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吴军所携带的药物也使用完了,病死的人越来越多,卫温和诸葛直商量后做出决定,返回吴国,有的高山族人愿意跟他们一同去吴国,于是卫温、诸葛直和夷洲高山族人洒泪作别,带着数千吴国士兵和高山族人回到吴国。
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关于联络台湾岛的记载,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卫温等人虽然找到了夷洲,但因为亶洲遥远,卫温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到那里,只带了几千名夷洲的人返回来。孙权得知消息后,非常后悔和愤怒,于是他以卫温、诸葛直都以违背诏令无功而返,将二者都下狱诛死。
实际上孙权就是派这些人去找长生不老药,主要是去找亶洲,结果没成功,两位将军就被黑锅被杀了。
【潘濬伐五溪】
潘濬本是刘备麾下,在关羽死后为孙权所降服,早先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被潘濬以五千人平定叛乱。孙权称帝后,潘濬被任命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
后武陵郡的五溪蛮夷再次作乱,黄龙三年(231),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夷,又将吕岱从交州调回帮助潘濬。潘濬赏罚得当,在数年间,斩杀俘获几万人。自此五溪蛮夷逐渐衰落,一方得以安宁无事。
据《吴书》记载,骠骑将军步骘屯沤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