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流传是曹睿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曹睿的最初决定,早先曹睿本人对于司马懿也是有些忌惮的,曹睿让司马懿辅政从某个原因上来说是因为他被糊弄了。? ? .ranen`
【辅政大臣人选的决定】
早先曹睿在病重后诏任命燕王曹宇(曹操的儿子)为大将军,准备以他为首,以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继子)等共同辅政,也就是说实际上最初司马懿曹睿并不准备让他继续担任辅政大臣的。
但后来事情出现了变数,因为刘放、孙资的阻碍,曹睿免去曹宇大将军之职,另以武卫将军曹爽代替,而且单单曹爽一个人还不够,所以二者又推荐了司马懿,这样一来才有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的事情。
最初,曹操还是魏公时,就任命赞令刘放、参军事孙资同时担任秘书郎。文帝即位,改称秘书为中书,任命刘放担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两人掌管机密。明帝即位,两人尤其受到恩宠信任,都加任侍中、光禄大夫,封为本县侯。这时,明帝亲自处理日常政务,屡次出兵,中枢筹划都由他俩掌管;每有国家大事,朝臣集会议事,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这二人在当时权力太大,中护军蒋济就为此提出过谏言,然而曹睿不听。
据《三国志刘放传》记载,当时曹宇性情谦恭良善,陈述诚意坚持辞让。明帝曹睿召见刘放、孙资,到了卧室里面,明帝问道:“燕王为人处世就是这样的吗?”刘放、孙资回答说:“燕王实在是因为自己知道不能担当这么大的责任的缘故罢了。”明帝说:“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吗?”刘放、孙资随即表示赞成,又竭力陈述应该迅速召回太尉司马宣王,以维持护卫皇室。明帝接受了他们的意见,随即。刘放、孙资出去后,明帝的主意又有变化,下诏制止宣王不让他来。不一会儿又召见刘放、孙资说:“我自己要召回太尉,而曹爽等人反让我止住他,几乎败坏了我的大事!”命令他们再次书写诏书,明帝独独宣召曹爽和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书命令,终于罢免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
不过关于此事在《世语》和《汉晋春秋》中记载有所不同。据《世语》记载,放、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帝作手诏,令给使辟邪至,以授宣王。宣王在汲,献等先诏令於轵关西还长安,辟邪又至,宣王疑有变,呼辟邪具问,乃乘追锋车驰至京师。帝问放、资:“谁可与太尉对者?”放曰:“曹爽。”帝曰:“堪其事不?”爽在左右,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曹肇弟纂为大将军司马,燕王颇失指。肇出,纂见,惊曰:“上不安,云何悉共出?宜还。”已暮,放、资宣诏宫门,不得复内肇等,罢燕王。肇明日至门,不得入,惧,诣延尉,以处事失宜免。帝谓献曰:“吾已差,便出。”献流涕而出,亦免。
据《汉晋春秋》记载,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而宇常在帝侧,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帝少闲,惟曹爽独在。放知之,呼资与谋。资曰:“不可动也。”放曰:“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见帝,垂泣曰:“陛下气微,若有不讳,将以天下付谁?”帝曰:“卿不闻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燕王拥兵南面,不听臣等入,此即竖刁、赵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而近系恩旧。委祖宗之业,付二三凡士,寝疾数日,外内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帝得放言,大怒曰:“谁可任者?”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放、资出,曹肇入,泣涕固谏,帝使肇敕停。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说止帝,帝又从其言。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于是宇、肇、献、朗相与泣而归第。
可以说关于辅政大臣人选的之事是一波三折的,刚开始曹睿因为年轻时和燕王曹宇关系好,所以准备以他为大将军,以曹氏亲信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辅之,掌管朝政。然而这却触及了中央权臣刘放、孙资等人的利益,二者为了不让政敌上台,就趁机破坏了此事,只推荐曹爽和司马懿,曹宇等人措手不及,低人一手,最终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在各个材料之中,具体的细节并不相同,有的说刘放、孙资直接攻击曹宇,有的说二人趁曹宇以退为进时落井下石,不过大体的内容勉强保持一致。
【倒台的曹宇】
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历史上娶张鲁女。曹操时期,曹宇先是封都乡侯,后改封鲁阳侯,曹丕时期,进爵为公,后为下邳王,改封单父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