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29章 孙吴对策

历史上蜀国的灭亡吴国人薛早有预料,在魏国伐蜀之初,东吴的张悌就认为很可能一举成功,因此还被嘲笑。r?an ?e?n ?.ranen`孙吴朝廷早先曾经派兵企图救援蜀汉,刘禅投降后转而准备夺取益州领土,被罗宪所击退。

【薛、张悌论蜀】

据《汉晋春秋》记载,薛受吴主之托赴蜀,回国后对孙休说起蜀国的情况:“蜀国的君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大臣只求无过错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进入蜀国的朝堂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路过蜀国的郊野百姓因饥饿而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臣听说处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为过得安逸,建筑物被焚毁时,燕雀却怡然自得,而不晓得祸患将要到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据《襄阳耆旧记》记载,魏国伐蜀汉后,吴国有人问张悌道:“司马氏自从掌权以来,屡有祸变,虽然有足够的才智和勇力,但百姓没有服从他。现在又倾其财力,远征蜀汉,士兵和人民疲惫不堪,又不知体恤,败日不远,怎么能成功?当年夫差伐齐,不是因为交战失败,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根本,何况他要争夺土地呢!”

张悌说:“不是这样的。曹操尽管功盖华夏,威震四海,崇尚权术,征伐无度,百姓害怕他的严厉,但不感怀他的德行。曹丕、曹继承,想要依靠残忍暴虐维系他们的政权,在内兴建宫室,在外害怕雄豪,东西边境不停被侵扰,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它(曹魏)失去民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已经很久了。而司马懿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百姓归服于他们也已经很久了。所以淮南三叛而他们的腹心未遭到侵扰,曹髦死了,周边也未受到惊动,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贼易如反掌,任勇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谁能够像这样啊?他们的威武得以宣扬,治政之根本得以巩固,百姓之心得以归服,野心得以确立啊。如今蜀汉,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渔利于外,而不修缮守备之器。这是强弱不同啊。谋略高人一筹,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胜的。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全军覆灭之虑,为什么不可以呢?他们获得成功,将给我们带来恩惠。”那个人嘲笑他的这番话,结果蜀汉真的投降曹魏。

【孙吴对策】

刘禅投降后,孙吴立刻就停止丁奉等人的救援行动。当时蜀汉东部阎宇带兵去救援成(c)都,留罗宪守永安,魏军来袭后吏民一片惊恐,他杀了一个述说成(c)都变乱的人,百姓们才安定下来。等到得到刘禅宣布投降的手令,罗宪就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哭吊了三天。

东吴派盛曼将军向西而行,表面上假称救援,内心是要袭击罗宪。罗宪得知后,说道:“我国倾覆,吴国是唇齿之邦,不抚恤我们的灾难,却想求利,我宁可作投降的俘虏。”便归顺魏朝。于是坚守城池整治装备,告诫全军将士,用节义激励他们,全军上下莫不激愤。

吴人听说钟会、邓艾失败,百城无主,于是有兼并蜀国之心,但巴东防守坚固,兵士不能通过,于是让抚军步协率兵向西挺进。罗宪实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参军杨宗突围奔向北方,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绶和人质。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败步协。吴主孙休大怒,又派遣镇军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缓对罗宪的包围。

罗宪坚守六个多月,救援的军队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他向南出柯,或向北奔上庸,可以保全。罗宪说:“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时抛弃他们,这是君子不做的事。我死在这里了。”正好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属荆州的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被加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任武陵太守。

【钟离牧平乱】

曹魏攻灭蜀汉后,东吴武陵郡的五溪夷族与蜀汉接界,当时谈论此事者都担心那里会发生叛乱,于是朝廷任命钟离牧为平魏将军,兼任武陵太守,让他前往郡所就任。此时曹魏派遣汉葭县长郭纯试任武陵太守,率领涪陵百姓进入蜀地的迁陵县境内,驻扎在赤沙,引诱招致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中有人起来响应郭纯,郭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人人震惊害怕。

钟离牧问府中官员说:“蜀汉灭亡,我们边境受侵,现在如何抵御?”这些人都说:“如今这两个县山势险阻,各蛮夷部落拥兵自守,不可用军队去惊扰他们,惊扰就会使他们勾结一起。应当逐渐安抚,可以派遣有恩德信义的官员去告谕教化并慰劳他们。”

钟离牧说:“不可。外敌入侵我们境内,骗诱百姓,应当乘他们根基未稳之机将其扑灭攻取,这是救火贵在迅快的情势。”于是命令迅速整装待发,县吏官员中有阻挠议论者便军法处置。抚夷将军高尚劝说钟离牧:“从前潘浚太常督率兵卒五万,然后才能讨伐五溪夷。当时与蜀汉结盟和好,各蛮夷部落遵奉教化,如今既没有过去那种援助,而且郭纯已占据迁陵,而您仅以三千兵卒深入险地,我看不出会有什么好处。”钟离牧说:“特殊的情况,怎可因循守旧?”当即率领部下,


状态提示:第029章 孙吴对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