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孙权和刘备等人而言,毫无疑问袁绍和曹操等人距离一统天下,完成大业的距离更近,除了他们之外,董卓、王允以及袁术几人也曾经有着制霸中央,掌控大局的机会。
【袁绍、曹操、曹丕、曹睿】
袁绍、曹操、曹丕、曹睿这几个人都曾经有机会一统天下,其中曹氏祖孙三人机会更大一些,袁绍当年最鼎盛时的地盘和势力也无法与日后的曹魏相比。
袁绍是官渡之战前最强的诸侯之一,他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并且还因此得到最顶级的谋士沮授,沮授一出场就为袁绍确定好了日后的发展方针,先是扩大地盘一统北方,后夺取天子占据大义,沮授的“冀州对”可以说是最早的出师表。虽然后来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董卓那么快就跪了,争夺献帝的时机大大提前了,沮授也随之改变自己的计划劝谏袁绍早早对献帝动手,可惜袁绍不听,坐视曹操迁都许昌得以做大。
在后来袁曹之争中,袁绍虽然因为曹操势力的虚弱而占据上风,但多次不听从沮授、田丰等优秀正直谋士的劝谏,反而相信郭图等一干小人,导致官渡惨败,实力大损,后来袁氏因此一蹶不振,为曹操所灭。
曹操在消灭袁氏后,又南下平定了荆州,此时曹操距离一统天下可以说已经是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了,在南方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它位于南方四州中间,东连扬州(江东孙氏),西连益州(蜀地刘璋),南接交州,只要曹操能守住荆州,那么他一统天下就是必然的。为什么,从局势上看当时交州诸侯、辽东诸侯、关中以及凉州诸侯对于许昌实际上都是臣服态势,曹操的主要反对者最多只有孙权和刘璋两个大诸侯,曹操只要占据了荆州,守住了荆州,孙权和刘璋就是待宰的羔羊,江东就不必说了,三面被包围,只剩下东面能跳海,益州刘璋暗弱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然而曹操得陇望蜀,不听贾诩的劝谏强行顺江南下企图趁机再接再厉消灭江东,结果却在赤壁之战中惨败,水军因此基本全军覆没,后来周瑜等人又攻克了江陵,曹魏势力被驱逐出长江以南,大半个荆州都吐了出来。后来曹操一度占据汉中,有机会南下平定蜀地,结果曹操可能因为赤壁之战的阴影又决定得陇不望蜀,坐视机会丢失。
和父亲曹操相比,曹丕也有着一统天下的机会,曹丕作为曹魏帝国的创立者,他拥有着很强的气运,在他上台时,正好是吴蜀决裂时期,此时南方内杠,正是趁机扩大战果的机会,然而曹丕在夷陵之战时既没有听从王朗等人的建议帮助孙权讨伐刘备,也没有听从刘晔等人的建议趁机夹击孙权,而是观望到底,被孙权耍的团团转,后来三次南伐无果,就此去世。
到了曹睿继位时,曹魏已经没有了曹丕时期的气运,但国力依然还在,曹睿作为一代明主,成功抵御了孙权、诸葛亮等人进攻,平定了辽东,熬过这一段艰难时期,相比孙权而言,当时曹睿年轻的多,然而曹睿后来可能纵欲过度,过早的去世了,如果曹睿保重身体,多活个二、三十年,保持魏国的稳定,至少也能看到江东的动乱了,趁机扩大疆土,甚至消灭孙吴也不是不可能的,孙吴一灭,蜀汉早晚步其后路。
【董卓、袁术、王允】
和袁、曹等人相比,董卓、袁术以及王允等人都有着机会制霸中央,从而夺取大业。董卓在历史上趁着十常侍之乱,宦官、外戚两败俱伤之际进入洛阳,得以控制天子,掌控朝政,实际上成为了汉室江山的主宰者。
然而董卓本人过于残暴,又大举任用和自己相性不和的党人,还废立君王,结果遭到了天下诸侯的群起讨伐,其中为主的基本都是董卓早先亲自任命的党人派,董卓在早期的作战中占据上风,后来却被孙坚所击败,还丢失了旧都洛阳,后来被王允以及义子吕布合谋刺杀,就此大业梦碎。
历史上袁术也是有机会制霸中央的,当年袁术虽然参与了反董联军,却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没有去联合自己的兄长袁绍,也没有去酸枣会盟,而是等来了孙坚,自树一帜。后来孙坚在袁绍缺粮无力再战,酸枣联军解散的情况下,三战三捷,击溃吕布,击败董卓,夺回了洛阳,袁术、孙坚等人本来可以乘势再进一步,甚至攻入关中,杀入长安,消灭董卓,夺回天子,然而袁绍却在此时派周昂袭击孙坚后方,使得袁术、孙坚被迫中断了对董卓的攻势。如果历史上袁绍没来拖自己弟弟的后腿,孙坚再接着攻克长安,夺回天子的话,袁术作为反董联军的一员,也可以名正言顺执掌中枢的。
王允作为汉室的重臣之一,他在除去董卓之后,也是有机会重振汉室的,然而王允掌权之后过于正直迂腐,在西凉军内部大头中郎将都死的死,降的降的情况下依然没能处理好相关问题,最终被李傕等人反杀,汉室的复兴也变成了仅仅只有一个月的美梦。
在汉末初期,汉室的权威还在,所以董卓、袁术以及王允等人如果占据中央,拥有着大义,凭借着汉室的威严还是有很大机会实现大业的,可惜的是董卓和王允没能把握好机会,而袁术则因为自己哥哥袁绍的缘故干脆失去了措手可得的机会。
【其他诸侯】
汉末三国时期,除了上述列举的诸侯,就包括刘备以及孙权等人,他们距离大业的距离都是相当遥远的。
比如刘备,他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