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工业民科内>第二百五十一章 机器人事业

80年的9月中旬法兰克福车展开幕,这次林强生没有去。不过林强生仍然让公司送去了两款车进行参展,在汽车爱好者们的面前露露脸增加品牌认知度。

洛杉矶ls汽车研究所的工程师们改造了两款车,一款是匹配了五档自动变速器、多点电子燃油pēn_shè系统、加装了很多电子设备的捷达;另一款是对二厢车型高尔进行深度改造,目标是创造出一款追求性能的能够才加比赛的赛车。因此它换上了大马力发动机,精心调教的电子燃油pēn_shè系统和底盘。

这款高性能车将在国内生产5000辆以上,为的是能取得参加国际性房车赛的资格。

哈汽工厂的改造计划已经接近尾声了,柯玛公司轻车熟路的提供了整套生产线,包括三条发动机生产线,车身焊接、冲压、涂装、装配生产线。整条生产线运作起来可以达到年产轿车30万辆,这条生产线要比林强生前几年订购的生产新颖技术也更先进,它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系统,所以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林强生和安永到了哈汽工厂,付于龙厂长陪着两人参观车间。

这里的车间职工已经配备齐全,哈飞本来就是大型央企,轻易的就能组织起几千人的职工。他们也不用向社会招聘,职工名额直接就在原厂家属中解决。当然,这家工厂所处的地点也偏远,这个地区在滨城来说属于郊区的郊区,在731细菌部队还往西,省市政府对这家企业也是鞭长莫及,企业文化比较封闭犹如独立王国一般。

“安永,这家工厂的生产线你都看了。现在我让你改造旧生产线能行吗?”林强生向身边的安永问道。

安永想了想,还是诚实的说道:“这套生产线采用了新型软件系统还有诸多硬件创新型技术,由第一代的运动轴可自由编程过渡到第二代与传感器相结合,生产速率提高了一倍,精确度提高了30。如果要研究明白最快也要1年的时间,采购国外传感器零配件才能对旧生产设备进行改造!”

林强生轻轻点了点头。国外的软件系统技术更新是非常快的,基本上一两年就有个小升级五六年就来一次大跳跃。当初林强生采购的生产线是七十年代中期的技术水平,现在欧美的设备制造商则又推出换代产品了。哈汽的这条生产线就是新产品,生产速度和精确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往前走了几步后,林强生对安永说道:“不如这样吧,咱们公司最近进行了部门调整。趁这个机会,我打算成立机器人事业部,下面设立一家机器人公司,名字就叫安永机器人公司。你来当总经理怎么样?给你30的股份,以后公司会尽力扶持这家公司让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你,有没有信心?”

安永听到林强生竟然要设立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机器人公司,猛然间身体颤抖了两下。他真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带领一家公司,而且自己还有30的股份!

“我...我能行吗?”安永声音颤抖的问道,同时也是反问自己。

林强生笑了笑,但是表情很快变得十分郑重的说道:“国外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不重视机器人的研究我们就会被拉大差距!据我了解。今年几个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拥有的台数,日本已经达到了14250台、美国4700台、德国1255台、意大利353台、法国580台、英国371台、瑞典990台、比利时58台。这些国家总计有22805台工业机器人!”

“什么?真的有这么多机器人了?我的天!”安永是研究机器人技术的,此刻听到林强生亲口告诉自己在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的工业机器人在运转,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白机器人是如何的工作是多么的具有高效率快节奏,安永就越是清楚工业机器人对工业方面的重要性。他曾想象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产品的样子,那真是如洪流一般,那需要多少个人工才能顶的上一个机器人。他真是不敢想象!

“没想到近在咫尺的日本人,已经拥有了那么多工业机器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安永近乎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的说道。

林强生道:“充分的利用世界市场,买技术用手段专攻一项事业,日本人的劲头还是非常吓人的!老实说,我们现在虽然比不上日本人连人家一个零头都没有。但仍要使出吃奶的劲头用尽手段去追赶,比不上日本人但是我们也不要让韩国人超过去!”

“韩国人是什么?”安永好奇的问道。

“呃,韩国人就是南朝鲜人!”林强生解释道。

安永点了点头向林强生说道:“强生,如果在国内努力的话咱们要费很大的劲,如果....”说着安永看了看科玛的培训人员,在改造设备的过程中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和外国人的差距,人家的知识水平和视野的开阔就是他所不能比的。

环顾了一圈,林强生说道:“既然要发展机器人技术,我说了想办法用手段,那咱们就不能拘泥于国内了,否则咱们的机器人技术在短时间内难以追赶上发达国家!”

他看了看安永问道:“安永,你的英语怎么样?”

听到林强生这么问话,安永仿佛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有些激动的说道:“我的英语还行吧!”

林强生笑了笑,认真说道:“把‘吧’去掉,一定要行!既然要发展机器人技术追赶欧美,咱们就不能局限在国内搞!我的意思是,把安永机器人事业部设在国外,就设在美国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 机器人事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