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至十一日,在安家军海军印度洋特混舰队的掩护下,在布莱尔港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第四师、第五师,用一周时间控制了布莱尔半岛以及南安达曼岛全境,保证了机场以及日本人在岛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修建的雷达基站的安全。
南安达曼岛和南边的拉特兰岛、北边的中安达曼岛之间,间隔的海峡都很小,最窄处不过一公里。
在如此狭窄的水域,安家军特混舰队不敢贸然开进海峡对日军的岸防工事进行炮击。
要知道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舰炮和岸炮对轰,那是非常吃亏的,特别是日军沿袭自英国人的封闭式全防护炮台,更是不可轻视。
舰炮虽然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口径大、射速快、火力密集、可以自由移动等优点,但是和永备工事炮台比起来,自身目标还是显得太大了,又太过脆弱,而陆地上的炮台目标却很小,水泥防护层又厚,一般不直接打进射击孔里,很难形成有效杀伤。战舰却动辄上百米长,数十米高,无论击中任何部位,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损伤,得不偿失。
在南方和北方之间,夏俭选择先拿南方的拉特兰岛开刀。
拉特兰岛位于扼十度海峡的小安达曼岛北部,与小安达曼岛隔着麦克弗森海峡相望。一般来说,从马六甲海峡和安然运河出来的舰队,如果不想绕远路的话,直接穿过十度海峡和麦克弗森海峡是最近的。
因此,在夏俭攻略印度洋诸岛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中,拉特兰岛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必须优先拿下。
目前,印度洋舰队各个分舰队,已经开始在布莱尔港集结,包括“凯旋”号(前“黎塞留”号战列舰)、“西海”号(前“普罗旺斯”号超无畏舰)、“东海”号(前“洛林”号超无畏舰)、“中海”号(前“孤拔”号无畏舰)等四艘战列舰,“秦山”号(前法国“霞飞”号航空母舰)、“华山”号(前法国“让,巴尔”号航空母舰)、“恒山”号(前法国“贝亚恩”号航空母舰)等三艘“五岳”级舰队航空母舰,以及由“青城”级更名为“小山”级的八艘护航航空母舰还有八艘重巡洋舰、二十艘轻巡洋舰和六十八艘驱逐舰,全部抵达预定海域,对日军朕合朕队兰印支队进行威慑,策应将于十九日在内南华湾举行的阅舰式。
拉特兰岛北部的凯夫山上有两座永固炮台,一座是西北部的霍尔夫炮台,海拔二百四十多米,装备有356~~加农炮四门,扼东北方的孟加拉潜以及海峡西部,一座是凯夫山东北端的雷奥炮台,海拔三百一十米,有305毫米加农炮六门对着海峡东部和外围的安达曼海。两座炮台东西间距三公里左右。
三月十二日清晨七点安家军海军印度洋舰队航母特混编队按照原定计划分成两部,一部绕道麦克弗森海峡,往拉特兰岛西部海域机动,在海峡西北口的外海等待,一部直接驶入东部海湾,在五到十公里距离上各自占据射击阵位。
根据计划月,由舰群在海面摧毁雷奥炮台,一旦这颗钉子被拔除舰队立刻开进海峡,轰击凯夫山上的其他防御工事,为突击部队抢滩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安家军从日军手里完好夺取的南安达曼岛南部的海峡西炮台,也开始向对岸的霍尔夫炮台发射炮弹,进行试射,大战随即拉开序幕。
隆隆的炮声中,西边海峡的炮台战率先鸣锣,而东边的开阔海湾,军舰对炮台的打击也在五分钟后正式开始。
南安达曼岛南部的海峡西炮台,主炮是退役的305毫米舰炮,但数量多达六门,与南方霍尔夫炮台的四门356~~加农炮相比,单位时间**出的炮弹更多,射速更快,因此一时间斗得旗鼓相当。
两座炮台都是姜八年到三九年为应对日军在西太平洋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而特意修建,防护都差不多,现在就要看运气和其他助力了。
按照计划小,在炮台和海面舰只炮击发起后半小时,空军将出动对两座炮台进行密集轰炸,随后视打击程度,两百多架直升机运载一个团的陆战队官兵,在东西方任选一处进行索降,一举控制日军的炮台,然后工兵部队根据情况铺设浮桥,让大军直接渡过海峡。
“轰轰”
两座炮台隔着近五公里的距离,相互发射炮弹,开始对轰起来。由于两座炮台都是采用英国人退役的战列舰舰炮作为主炮,双方都是由传送机进行装填,虽然是在陌生的环境里,但是由于安家军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平时经受了极为严格的训练,此番实战,炮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海峡对面日军要塞炮的炮弹,凄厉地叫嚣着扑面过来,凶根地砸落在西炮台前后左右的山石上,炮台内部剧烈震动,顶部灰尘“哗哗”地往下掉,炮台里的灯光也被震得忽明忽暗。
不过,安家军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展现出了最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丝毫也没有受到外部打击的影响,输送弹药、填装、瞄准、发射、退弹……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的精准,就像是现在中国各大工厂生产线上那些配合默契的熟练工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负责的工序就行了。
而日军所在的拉特兰岛霍尔夫炮台里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谁也不知道,这里驻守的军队,只有督战队的官兵才是日本人,其他都是被日军从次大陆带走的印度士兵,与安家军炮兵相比,素质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来,同样是不停的巨响和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