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少年帝国>七国叛乱篇
临终遗言:我真的不想看到我们晁家灾祸降临的那天,好死总比祸死好!晁错和他父亲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注定难以填平。古往今来,有几个英雄能做到忠孝两全?为国家干革命,当然就不要舍不得小命。父亲可以曲解我,诸侯可以攻打我,但是,我怎么也不能让历史遗忘我!是的,青史留名,是一个政治家最大的梦想。如没有这个做为驱动力,那么所谓的政治家,不是混混,估计也就是国之蛀虫。晁错当然不是混混,亦不想做蛀虫。他现在最想做的,是要怎么搞掉这些反叛的诸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晁错想刘濞死,刘濞当然也想晁错死。这场七国之乱的口号正是:清君侧、诛晁错!刘启再次召见晁错,商讨下一步行动。这次,晁错给刘启出了两招。准确地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昏招!1建议刘启学老爹刘恒,亲自出征。晁错本人则防守长安。因刘启此时还未立太子,晁错的意思就是我来做京城的老大;2建议把吴楚两国还没攻下的徐县、僮县割让给刘濞,以骄叛军之心,中央军再以逸待劳,一鼓平乱。当刘启听到晁错的这两条建议后,只有两个字:失望。如再加两个字,那么就是非常失望!他真的不相信传说中的智囊,竟能想出如此下流无耻的招术!晁错之无耻下流,想想就可知道:1尽管说晁错现在已是御史大夫、三公之一的高位。但归根到底,你不过是皇帝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既为马仔,就得拼命。别忘了火是你点起来的!现在烧到眉头了,要灭火也是你去!凭什么叫我老板打前线,你却坐在后方高翘二郎腿?2关于土地割让问题。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晁错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可怜。当初你是铁了心的要削藩,现在诸侯既然造反,那就铁了心跟他们干到底就是了!凭什么要把土地割让给刘濞?难道不知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什么?不要说以前你削藩得到的土地一分得不到,甚至会被诸侯们抬高价码,把中央原有的土地也割了去!这不是亏大本了吗?仗能不能打赢是能力问题;无端割让国土,那就是态度问题了!就冲你这个态度,断定你不是什么好鸟,更不是什么好政治家,充其量不过是个玩弄权术的胆小鬼!既如此,我刘启对你还有什么好托付的呢?是不是可以开口说一句:滚蛋!其实刘启心里也就发发牢骚,要他喊晁错滚蛋,现在还缺一充分的理由。然而马上就有人替刘启找到了一绝佳借口。此人正是前吴相袁盎。而袁盎替刘启对晁错喊出的口号更狠,那就是一个字:杀!有必要交待一下:袁盎和晁错结怨成死仇,绝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他们之间的恩怨可追溯到汉文帝时期。那时候,袁盎是皇帝刘恒的红人、晁错则是太子刘启的红人。都说文人相轻,其实政客亦是如此。两人因性格及政见不同,所以从来就互相看不上眼。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错肯定消失;有晁错讲话的地方,肯定也不见袁盎的身影。两人就像是好斗的公鸡,从未聚在一堂会语。后来,袁盎自知在朝中得罪不少人,感到在中央难混,便主动向刘恒请调地方工作。刘恒批准了,先调其为陇西都尉,因政绩不错,又调到吴国做刘濞的国相。刘濞之难以伺候,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已有人教袁盎一招:如想在吴国生存,就不要管事,天天找吴王喝酒,然后有事没事旁敲侧击,劝他不要造反。这样可保你全身返京。袁盎听从此人建议,到吴国后,只管喝酒吹牛,从不管事。果然刘濞待其不薄,造反时独留下袁盎这个两千石的原中央高官不杀。其实,现在的袁盎和晁错实力相比,那可不是一个档次。从七国之乱中保留一命苟活于世,袁盎已经谢天谢地了。根本没想到还要去杀谁。可这次袁盎不得铤而走险,对晁错先下手为强!因晁错已磨刀霍霍,冲着袁盎而来了!袁盎和晁错之前的诸多不和,其实都不成为晁错杀人的全部理由。晁错之所以想对袁盎动刀,唯一合理推测就是:刘濞是反贼,这反贼不杀袁盎,说明袁盎亦是反贼!袁盎是中央派去的人,怎么也成了反贼?刘濞有钱,估计他是被收卖了。在这样的推论下,袁盎当然就该死了!于是,御史大夫晁错将总监察官(丞)及监察官(史)召来“袁盎估计是被吴王刘濞用金钱收买了,所以专门替其掩蔽过失。他曾口口声声说吴王不反,怎么现在就反了呢?我断定:袁盎肯定是参与了造反队伍,你们去把他抓起来治罪”请注意晁错给袁盎定罪的关键词:估计,断定。这两个词语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个人臆测来判定一个人有罪,只能说明一点:晁错心里阴暗,摆明了就是想趁机搞掉对手!晁错之阴暗面,当然不能逃过属下两位同志的眼光。于是丞、史联合对晁错说“大人,如吴王没造反之前杀袁盎,也许还能绝刘濞反心;现在反都反了,你杀袁盎又有什么用呢?再且,刘濞不杀袁盎,不一定就代表袁盎被收买。说不定袁盎有其他什么绝招呢”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诬蔑和栽赃杀人。但其前提必须是:主谋人必须有绝对一手遮天之能耐,或有同穿一条裤子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晁错此两者都缺乏。他远没达到能一手遮天的地步,丞、史两人也根本就不想与他合作杀人。终于,晁错没能杀成袁盎…


状态提示:七国叛乱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