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红色苏联>267.第267章 优化组合

苏联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直至现在为止,美国人也没有发现苏联的米格-25已经有了一款大改的型号,而且已经获得了米格-31的编号,这款战机经过去年的实战试飞之后,在继续其他科目的试飞的过程中,就已经小批量地生产,优先提供给了远东军区。

此时,远东军区一共有八架这种米格-31战机!而现在,高空中的,就是两架上个月装备部队的米格-31!

截击机,在苏维埃的防空军装备序列中,这种战机是重型的昂贵的战机,在大规模的作战中,它主要是拦截敌人的战略轰炸机的。而现在,进入了远东军区的这批米格-31,则有了新的用处,就是当做预警指挥机!

新式的安-50预警机,离服役还远着呢,只有那些老旧的苔藓,根本就不足以给空战提供充足的预警,所以,当米格-31装备到远东军区之后,在安德烈的建议下,这种新式的战术就开始了。

米格-31和米格-23配合使用,将会弥补双方的缺点,达到优化组合!

还是全盔式的头盔,只能通过狭小的镜片看到前方的视野,三万米的高空,已经是大气层的边缘了,极低的压力,让座舱加压系统压力很大,为了避免失压导致机毁人亡,米格-25和米格-31,都是必须采用这种头盔。

此时,高度也才一万八而已,安德烈呼吸着头盔送来的氧气,清晰地传达着命令:“注意,爬升到两万三,准备发射r-33!”

如果不是要在下属面前保持形象,安德烈真想要在无线电里面大声喊道,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安德烈又回来了!回到了他最喜欢的战机上,回到了一线的空战之中!

作为北海道方面的最高司令,安德烈这么做,是相当不符合规定的,安德烈应该在地面上统筹指挥,而不是在天空拼刺刀!

不过,安德烈抑制不住对天空的渴望,抑制不住自己对战机的激情。尤其是在得知米格-31已经入役之后,安德烈终于要了一架过来,涂上了自己的032的编号,这架战机,以后就是自己的了!

同时,整套战术,也都是在安德烈的建议下实施的,这第一次的空战,安德烈一定要亲自去验证效果如何!

安德烈的坚持,一直惊动了国防部,惊动了刚刚担任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亲自打来电话,在安德烈承诺,只远远地观战,绝对不冲上去近距格斗之后,才算是默许了安德烈的行为。

毕竟按照米格-31的高度和速度,只要不是机械故障,飞行员就是相当安全的。而且,安德烈振振有词,接下来要进行的战斗,依旧是空战唱主角,作为这里的总司令,安德烈也要坚守自己的指挥岗位!

而且,另一个角度,让安德烈指挥地面战斗,那还真有点勉强!安德烈出几个点子还行,比如上次的钏路登陆,比如长途奔袭千岁。但是,让安德烈涉及到具体的战术指挥,战略部署,那还是算了吧!安德烈虽然去过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却根本就没有在里面系统第学习陆军指挥知识,更没有结业,刚刚读了不到两个月,就被奥加尔科夫相中,跑去莫斯科军区搞信息化部队了。

所以,新提拔的第五坦克师师长多罗费耶夫上校成为了北海道地区的副司令,同时负责指挥地面的防守工作,安德烈不用担心地面出状况,以现在的情况,岛国人真的敢向北发动攻击的话,己方的装甲部队,几天就能推进到津轻海峡去!

参与了莫斯科的政治斗争,重新回到远东来,安德烈身上的战意再次恢复过来,这一次,当得知那架叛逃的直升机被自卫队的飞机追赶的时候,安德烈就敏锐地意识到了战斗的到来,在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怎么能少得了自己!

因为是指挥机,需要指挥前方的三架米格-23交战,米格-25并没有提速到两马赫以上,高度只是稍稍提升到了两万三千米,在距离目标六十公里的时候,后舱的雷达操作官清晰地喊道:“四个目标,都已经完成锁定!”

同时攻击四个目标!如果是在两万八千米的高空,加速到二点五马赫以上,就可以在一百公里之外发起攻击!

即使是现在,六十公里,也远远地超出对方的麻雀空空导弹的射程,实战中,美国人的aim-7f,迎头发射也不过四十公里而已!这二十公里的距离差,就是优势!

发射!既然已经完成了锁定,那下一步当然就是开打了!

机腹的半埋式挂架下面,四枚r-33导弹,间隔一秒,依次地发射了出去!

“注意,高空两架米格-25,各发射了四枚导弹!”e-2预警机仔细关注着战场的态势,那两架高空飞机继续爬升,高度超过两万之后,立刻就被确认为了米格-25,而那些中空的目标,依旧没有爬高,看来并不是米格-25,否则他们绝对不会放弃高空高速的优势的。

各发射了四枚导弹!苏联人的电子技术,什么时候也这么先进了?达到了和己方的雄猫战机一样的水平了?而且,雄猫战机还只是在打靶中测试过多目标攻击,实战中从来没这么玩过!

苏联人!该死的苏联人!

“八嘎!”池田佑二此时嘴里不由地咒骂道,他已经牢牢地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只要再飞五秒,就能发射自己携带的麻雀导弹,给那些中空的目标一些教训了,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高空中的目标,却向自己发射了导弹!那些该死的米格-25,有种你下来啊!


状态提示:267.第267章 优化组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