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世轮收回了思绪,他看向按照自己和宁凤晨的要求,田地里梨的铁梨,还有前方拉梨的驽马。在十七世纪时,全世界都还是采用传统犁即木制耕犁,农耕的动力来源,也清一色的主要是牛,掺以少量骡马。这类家畜最早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拉的是最古老的木犁。直到公元9世纪,马项圈和马蹄环的发明之后,才使用马拉犁。但是直到18世纪,耕地还主要用牛,原因之一就是马的饲养成本太高。直到铁犁的广泛使用之后,很多农民开始使用马,耕地的速度大大提高。不过,这已经是前世1835年以后的事儿了。
其实,就算单纯的金属梨也有问题,比如说泥土会粘在犁上,只能手工去除,再比如在草原上,浓密的草皮让这种犁无法工作,还有全金属梨太重,马匹根本拉不动。这些问题在前世被美国福蒙特州的一名铁匠约翰?迪尔解决了,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自抛光犁片,使得以前分体的犁头和犁板一体化,钢制不粘土,既解决了全是金属导致重量太重的问题,又适合快速犁地,迪尔将他的工厂搬到伊利诺伊州,在1847年开始生产这种新型犁。宁凤晨在思考了之后,打算采用这种“迪尔梨”,设计出来后,交由基隆匠器厂打制,出来成品,又几经测试、定型,最后发来金乡的,已经是与“迪尔梨”完全不同的“雷氏梨”了。因为此梨最终经过一个雷姓的匠户改装、定型、打制,又提了很多绝妙建议,没种过地的宁凤晨怎么知道和土地打交道的道道儿?于是,在晏世轮授意下,以雷老大姓氏(名太俗了些)命名的“雷氏梨”诞生了!同时,则授宁凤晨,颁布《发明法》,如果治下匠户,再有人有实用、出奇的发明、改造,就会以发明人,冠名此种产品,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一,将会拿出来,源源不断的提交给发明人,签合同为证。
此条例一出,全岛匠户沸腾了,包括雷老大在内,各个年老匠户都是老泪纵横,多少代了,匠户出身低微、收入寥寥,能吃上饭已经是祖上积德了,晏大人实乃再生父母也!于是,《发明法》在基隆的颁布,大大促进了整个金乡军体系科技发展的进程,而后期涌现出大量的百姓命名的新事物,在推进金乡军发展同时,又给这些曾经的贫乏匠户带来了源源不断丰厚的财富,使得匠户阶层,在金乡军治下一时风光无两,与武士阶层、文人阶层起飞并举,这是后话。
人们能吃饱了饭,又分到了田地,都是感恩戴德,家家户户都奉晏世轮为万家生佛,虔诚祭拜。弄得无神论者晏大人是哭笑不得。而此时无论是基隆、淡水,还是现在的苍南金乡,所有先到来的人,都以着绝对的幸福感,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去,在整洁的街道上、阡陌的农田里、整洁的作坊中,到处都是恢复元气,浑身干劲儿的人民,他们朝气蓬勃的面孔,就好像是年轻的首领那样,英气逼人、生气十足。生活就是用来对比的,想着之前朝不保夕的生活境遇,众人是由衷的在家祭拜能够给他们生活的人,如果此时任谁来抢夺这一切,等待他们的,将是全体金乡军民的怒火和热血!
晏世轮又看着蹲在田地边,吃着地瓜面窝头,嚼着咸菜的垦民,欣慰的想到:金乡军吃饭的问题,通过引进地瓜、土豆等高产作物,终于是暂时解决了。再看向垦民的身上,破破烂烂的碎布条,虽是盖住了****,但这也太影响晏世轮治世能臣的形象了啊,四方环顾,民众皆是如此。晏世轮眉头一皱,随着越来越多的屯民到来,晏世轮意识到,自己治下竟然没有成衣坊,就算有了成衣坊,也没有布料。拿丝绸做衣服?晏世轮还没阔气到那个程度,看来,需要批量采购棉花、棉布了。而且如果可能,尽可能多的引进纺织织机,让自己做到自产自销,摆脱外界干扰。
于是,天启六年十月下旬,晏世轮第一次离开了金乡,前往此时大明南方纺织业大城——杭州。以解决治下穿衣问题。而褚红琬父女,也被晏世轮接到了金乡,笑话,这样的大美女能放过?婶可忍叔叔不能忍!
在出发的前两天,正在准备带什么去行贿好的晏世轮,收到了宁凤晨来信。信中道,两万流民已经安全到达,正在按照晏世轮提供的方式,进行造册登记、洗澡、编队、分田。三条航线,基隆-马尼拉,基隆-长崎,基隆-釜山都已开通,目前已经通过生丝等台湾特产买卖换回来大批的木材、粮食等物资。
而从费绍航手上,晏世轮郑重的接过来一个一尺见方的玻璃匣子,这让晏世轮欣喜若狂!玻璃板,宁凤晨终于做到了!这个玻璃匣子通过一个结实的木框固定,做成了个文件柜的样子,共分三个抽屉,小心的打开第一层,他看到了两只玻璃玩偶和一把镶嵌着宝石的小刀样式的东西,这是什么!?晏世轮拿起这个刀不像刀、棍不像棍的家伙事儿,看到最前端铜制的鼻口处镶嵌的钻石(得自西班牙财宝)还有面前的玻璃板,晏世轮恍然大悟!这是一把可以切割玻璃的工具刀!这证明了,基隆已经有了制造玻璃板,并且任意加工的能力!他随口问道
“绍航,此物何名也?”
费绍航咧嘴一笑,“此乃‘大个儿琉璃刀’,专门对付这种碰之既碎的琉璃的”这名字实在俗气万分,当初命名后,很是让基隆民众开怀,
“哦?!是许大个那个老小子?”晏世轮也是会心一笑,“大个儿玻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