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文艺生活>325.第325章 不同的道路

京城电影学院向北一百米左右有一家酒吧,叫做黄亭子五十号。

酒吧的名字没什么特别,这条路就叫黄亭子路,酒吧的门牌号刚好是五十。

离酒吧不远的地方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在那儿有一溜的大排档,入夜时分,尤其热闹,周围的群众、学生和民工,三教九流,蜂拥而至。

闷热的夏天,吃着大排档,喝着啤酒,极为痛快。

烟熏火燎中散发着孜然的香味,就着红焖羊肉还能看到闹事打架者的身影。

电影学院的学生是这儿的常客,贾章柯是其中之一,他正在和相熟的同学喝酒聊天,聊的都是和电影有关的事儿。

从香江回来后,他就在写一部短片的剧本。

按照二十万的资金,他写的短片大概有三四十分钟的长度,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很简单,一男一女谈对象,两人相爱很久,却一直没有在一起过夜,因为没有房子,也没有机会,这在当下是很现实的问题。

某一天,这男人的朋友出差,空出来一间房子,借给了这一男一女,让他们能够过夜。

短片讲的就是这对男女在一起过夜聊天,彼此之间的爱情和信任。

贾章柯给这个本子起了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夜色温柔》,这种文艺短片在国内没有市场,国内的影院只会上映九十分钟的长片。

他想走《小山回家》的路子,通过香江的电影公司进入国际院线。

在港台地区和欧洲的国家有艺术院线,专门放映小众的文艺片,还能进行录像带销售。

在拍摄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这几个月和香江投资人的沟通,他们谈好了拍摄计划,做出了预算,挑好了演员,就等着把剧组组建起来,开机拍摄了。

相对于《小山回家》制作过程的粗糙,这一回更加的正规。

明天,香江的投资人会来到京城,一旦投资到位,这个项目就能启动了。

想到这儿,贾章柯略显激动,能够重新拍片子的感觉很好,他觉得自己对导演这个行当有点上瘾,就想把脑海里的故事给拍出来。

他想到了林晓玲正在拍的片子,那部叫做《我们俩》的影片。

他看了拍下来的素材,觉得太过温情,和他想拍的是两个东西,他喜欢用冷峻的态度观察世界,把人物置身于一种困境之中,然后看看这个人物对外界的反应。

或者外界对于这个人物的反应。

这种拍摄方式源自于欧洲的艺术电影,特别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贾章柯在电影学院学的是电影理论,对于世界电影史上的各大流派都很清楚,他热衷于表现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困境。

他觉得自己和林晓玲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这很正常,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

对国内的电影行业而言,林晓玲的风格更为主流,而他则偏离了主流。

不过,在电影学院,大家其实更倾向于非主流的影片,崇尚欧洲的艺术电影,离经叛道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快感。

所以,他们会批评张亿谋等成名导演的作品,并以此为傲。

这一晚,贾章柯喝了不少酒,从大排档回电影学院的时候,路过黄亭子酒吧。

他和香江的投资人约好明天在这家酒吧见面,这样比较正式,两人不是好朋友,不合适直接带到电影学院的宿舍谈事情。

酒吧的氛围不错,价格便宜。

第二天,贾章柯在酒吧里见到了从香江赶来的余力威,此人是一位摄影师。

两人聊得不错,决定先去贾章柯的老家看一看,回来再开始拍片子。

汾阳是个小县城,和华国大地上其他的县城差不多,贾章柯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去了,这次回去感触很深,县城的变化很大。

改革的步伐从大城市推进到了小县城,社会正在经历着转型。

以前的马路不见了,城市重新进行了规划,以前的市场不见了,全成了灯红酒绿的歌舞厅,记忆中的事物在逐渐消失。

不光是县城的变化,生活在县城里的人也在变化。

从外边打工回来的人带来了新的消息,娱乐行业在县城里兴旺起来。

大家不再过着单调的日子,谈论的热门话题是谁在外边发了财成了大老板,谁和歌厅的小姐好上了,谁家过不下去离婚了,县里的干部贪了多少钱等等。

原本封闭的小县城,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

各种各样现实的利益冲突正使得这个小县城里彼此之间的人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贾章柯来了感觉,他想展现社会变革在这个小城留下的印记,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该如何破解这种精神上的困境。

他把原来准备拍的短片《夜色温柔》抛在脑后,专心于脑海里冒出的这个新想法。

投资人兼摄影师余力威劝说他不要这么干,那部短片都规划好了,你弄个新的本子,还要重新开始,太不划算。

贾章柯不为所动,开始琢磨自己的故事。

他想写一个传统手艺人的故事,比如裁缝或者药铺老板,有天和一位在公安局工作的同学聊天,提到以前班里的一位同学,现在做了小偷,正在监狱里关着呢。

贾章柯想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中就有关于小偷的片子,被誉为经典。

他觉得这个角度不错,小偷属于社会的边缘


状态提示:325.第325章 不同的道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