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很宽,至少要能映照出主角带着眼睛的上半边脸。
这是徐导演的要求,非常细致,断刀刀身要达到能拍特写镜头的那种标准。
而且这也是“能持刀向人,不解持照身”的那种隐喻。
道具师确实做得不错,用的是纯手工抛光,很有耐心,把道具做得很好。单是做这件断刀的道具,就花了很长时间。剧组可是筹备了一个多月,平时不是闲着没事做,只等着周易拍戏。
各个幕后部门都很忙的。
就像摄影师都要外出取景,做远景大幕,没空闲时间。
道具部门这边也是一样。
道具师基本上就是用高目数的磨刀油石或者砂纸进行手工打磨,再用给不锈钢抛光的角磨和砥石轮,最后用羊毛轮加研磨膏,这样才把道具成功的做出来。
当然,文戏时的道具和武戏时的道具,肯定有差别,只是外型一样,材料可不一样。
为了追求逼真程度,要有一些断刀特写,特写镜头肯定是用打磨出来的断刀,但拍动作戏时,要注意演员的安全,肯定不能真的伤人,有一些快的镜头,不用刀身特写,要换用其它材料的断刀,只是外表做了亮漆处理,不是手工打磨出来的,而是喷漆的,这样就比较安全。
但断刀造型肯定一模一样,分毫不差,不会像前世那样,看起来都不一样。
前世这段开场戏份在道具的逼真程度上,限于当时的技术,确实做得不好。
但以徐导演的严谨认真,肯定把活做得很细。
就算是小成本片,他也会认真对待,会把细节扣得很细,拍出来才会精致,效果才会好看。
事实上,道具本身材料不贵,但道具师们的人工贵很多,比道具贵多了,人才当然最贵重。
周易当然明白这点。
拿着道具刀,周易穿着戏服,出来看看场景。
这时外面的雪景已经布置好了,还是长风堂的庭院景观,只是和“血溅长风堂”的那场戏相比,时间不同了,布景要有变化,如今是雪景的戏,而且拍摄时,摄影机的角度会有不同。拍“血溅长风堂”的戏,摄影机肯定是主要对着长风堂的大厅拍摄,但拍今天周易的这场文戏,涉及到庭院劈柴,不是对着长风堂拍,而是对着大门和角落那边的树木拍摄,还要有俯视全景。摄影棚里的树当然是假的,是特制的树木道具,但做得非常逼真,尤其是外表的树皮,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完全看不出来它是假的。
如果这里不是摄影棚,最底下有水泥地面,周易也会误以为是真的。
至于周围的雪景,那就更真了。即便是在现场,冷不丁看上去,也未必能分辨出真假。
徐导演的要求一向很高。
趁着这段时间,周易还和外面做检查的布景师聊了几句。
他想知道这些雪是拿什么做的,肯定是高仿真人工雪花,地面上的雪花仔细看去,像是白色泡沫颗粒,当然不可能是真雪。就算最近天气降温,时常下雪,外面真的有雪,但不可能为了省钱,就把真雪拿进摄影棚里来,那不就化了吗?摄影棚里可不冷。那样把摄影棚里搞得多脏啊!显然不能那么弄。
这种小片子要拍得精致,对镜头画面要求很高,当然不能脏兮兮的,一定要漂亮。
现场当然都是假雪,假雪比真雪漂亮。
布景师告诉周易,他们用的都是高分子吸水树脂,就是水凝胶做出来的假雪。剧组前期暂时订购了一吨的货,不够还可以再订,算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道具支出。毕竟这部片子的雪景很多,后面还要使用,就多订购了一些。其实这种数量不算很多,不是那种海量,海量也用不起。
这部片子是因为在摄影棚里拍摄,场景小,才可以这样用。
如果场景很大,或者取外景,耗雪很多,那就不能用这种材料了,要么等下雪天,拍真实雪景,要么就是用便宜货代替。你要铺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真的花不起钱,只能用白石灰,或者是用化肥代替,远景干脆用电脑特效做出来,那样才可以。
不过要是真用化肥,臭味太重,拍戏太遭罪了,演员只能靠敬业精神硬挺。
特别是一些电视剧拍摄,肯定不能像电影这样用很贵的材料,都是用化肥。
演员们肯定很难受。
走在化肥雪地里,上面空中还喷化肥,落演员一身,演员还要正常演戏,正常呼吸,不能皱鼻子捂嘴什么的,就像是在浑浊的粪水坑里拍戏差不多,什么滋味自己想吧!
节省成本,就是这样的。
像前世一些演员,拿片酬拿得太高,剧组没钱用在道具方面,就只能这么节省,拍戏时遭罪的肯定还是演员自己,谁让你拿那么多钱的?如果演员耍大牌,不愿意,剧组又没钱,怎么办?那就只能找替身呗!让替身演,反正替身不怕遭罪,又拿钱少,都能接受,主角干脆回房睡觉,号称温习剧本。于是各种文替武替裸替泳替体操体之类的,都应运而生了,甚至后来都能冠冕堂皇的出现在演员表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