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我有皇帝分身>第138章 借海外贸易,练水师和海军!

群众批斗大会简直就是太成功了,朱子龙从头看到尾,喜笑颜开。

这地洗的绝对有水平,自己再事后花点钱打通下关系,又有皇帝分身搞搞小动作,保证屁事没有,反而还有功。

对周家人疯狂报复的大水村百姓,仅有像是要发泄一直以来在周家压迫下的怒火,也有点像是在向朱子龙做投名状。

这些人杀了残存的几十号周家人,就相当于自此以后,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牢牢的栓在朱子龙的战车上。听从调遣!

之后的时间里,朱子龙直接把这些村民们带回了封地。那里正好缺人手!

而破落的大水村,只得时机一到,这些的田地自然也就归朱子龙所有了。

搬动大水村人力和财物、迁徙人员的工作整整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在此期间,甚至于朱子龙还顺手让他们把来回的路面修葺了一下。

拿了回扣,抱了大腿的县令,对朱子龙的所作所为屁都没放一个。

其它地方士绅们,似乎也让批斗大会和朱子龙的军力吓坏了,原来应该站出来声讨一二的人,却是彻底的装聋作哑!

可见,所有阴谋诡计和狗屁xx,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纸老虎。

灭了周家的朱子龙意外的还发现,原来他们家还有大运河的商船队,于是,一轮番的黑吃黑操作后,跑了一半船和人,于下的一半商船就到了朱子龙的名下。

这些商船品种多样,水手都是现成的。朱子龙以不究前事之说,稳定局势。

将他们纤回自己封地的码头,一眼瞧去,以中国古代四大船之一的福船为主。其它还有沙船,鸟船,广船!

四大古船之一的,广船。因多在广东沿海制造而得名,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

至今21世纪的现代那边,南中国海上仍遗存着一艘广船——“金华兴”号。历史上最着名的广船为“耆英号”,因曾到英国访问而闻名。

沙船:结构独特,方头方梢、平底,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

俗称“方艄“;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沙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但沙船不能作远洋航行之用!

绿眉毛,吃水深2.2米,排水量230吨左右。

采用古老的木制舵,舵长11米,宽2.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24.5米,主帆三面,使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9海里;因船头似鸟嘴呈尖型,又称“鸟船”!

福船,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

船体高大,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船首两侧有一对船眼。仅能当成战船使用,又能做成商船。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适合于海上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据古籍记载,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因为海禁原因,它们皆没有超过400-500料以上。

明朝规定,海禁之后,民间最多只能打造400-500料的船只。千料约合四百吨左右的排水量,也就是现在朱子龙到手的这些几十个周家的船只,大概都是200吨排水量左右的。

有了这些船,再经大运河转小运河,经山东内河,或去入海口转烟台。可以说,朱子龙就有了顺风顺水的快速行军的中转站和根据地!

骑兵再快,马儿和人都得急行军之后休息很久,吃饱喝足后才能继续行军。

反观海军和水师,就不同了。

你醒着的时候船在走,睡觉了船还在走,不用休息每天24小时可以不停的前进。

古代军队,如果没有大炮要拉,步兵每日可行军50-60里路。骑兵为200多里!而水师和海军,因为船只不用休息,以5-8节的速度前进,约合20-30里每小时。算下来日行可达300-500里距离!

当然了,因为河流不是笔直的,会弯弯曲曲的,所以算下来,和骑兵前进的陆地距离是大致相同的。

然,骑兵这么强行军会很累,到达目的地之后,战斗力会下降。

但是,水师上的士兵到达目的地之后,因为都是坐船在路上休息,(前提你别晕船)所以战斗力可以保持不变。

因而,谁强谁弱,一比就知。

(你要硬说有的地方,没有河流可过,半路你水师上的士兵还得下来用脚走,我无话可说。现在说的只是山东一省附近,这里才是朱子龙的大本营。他又没想过这么快就要跨省作战!)

如果你硬要说河流有时候不方便的话,那么换过来想。

大海里总是笔直的吧?

清军从大本营经山海关,再左转右转的,还要攻城才能进入大明。然而,从山东如果直线坐船去攻打清军的大后方,可是只有区区一二百里海路就到了!

毛文龙可以在清军的大后方干扰作战,有朝一日,朱子龙就不能这么做吗?

比起毛文龙来,他的优势可强的多。

毕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船以后也会更上一层楼。武器装备也更精良!

不日!

朱子龙就回到了烟台的老本营,当然是带着70的船队船只回来的。

船上都是放着从大明购的布和生丝,以及各种生活物资,他这是准备带队去一次日本,一是看看那边的情况,二是赚一笔钱。

因为商队里不少水手和伙计,听说以前去过日本,一直时不时有联系。当年财神万三同志就是走海


状态提示:第138章 借海外贸易,练水师和海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