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北美大唐>297 新朝新体(下)

新朝廷将军政彻底分开了,虽然兵部仍旧是文官管理,但负责的基本是事务,而真正练兵、行军打仗,全都要靠武官了。八旗体制既然废除,那么等于清**制需要重新制定,绿营什么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同样仿照一部分大唐体制,清朝的军事制度也进行了大改革。首先,清军在编制上进行改造,五人一伍,十人一什,这种基层建制没有变化,不过伍长从属于什长,实际上什长就相当于班长了。往上基本上为三三制,三个什为一排,三个排加连部组成连,连为百人规模。三个连组成一个营,三个营组成一个标,标为千人左右的规模,比大唐步兵团要小一半。然后三标为一协,三协为一镇,也就是师级部队,规模万人左右,极为标准的三三制。

不过在军官称为上,还是保留了大批原先清军的称号。连长被称为连总,营长被称为营总,标长官为标统,协长官为协统,镇长官则仍旧是总兵。

战时可能会将若干镇的部队组成一个军,军的规模不定,依需求而变化,最高长官为都统。

清军也开始使用军衔制,一开始朝廷官员们和永琰还想搞些大清特色,不过由于未来这支清军肯定在某些程度上会与唐军存在合作,所以白南直接否了他们提议,用全球通用的将校尉的sān_jí体制框住了新军。从少尉排总、中尉连总、上尉营总。到少校标统、中校协统、上校总兵。都统为少将,中将为方面军总司令。上将则为战区总司令、军种司令、总参谋长等。

后面这些将军自然一时还用不上,因为实质上现在朝廷直属之下,是没有清军的。

大唐的团长是上校衔,手下才一千五百人,而清军的总兵手下一万人,也同为上校衔。这个怎么看都是有问题的。不过里面却充满了唐人的考虑。不提清军的镇战术单位其实跟唐军的团级部队差不多,而未来如果真的有联合的作战,白南是希望以大唐的上校团长,制清军的上校总兵的,所以职衔上必须跟唐军军官平级或者矮一级。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支特别的部队了,那就是以绿营降兵和直隶良家子弟组成的武卫军了。在先前的战争中,唐军消灭了十余万八旗和绿营,其中一部分绿营已经接受改造和改编,进入武卫军。而另一部分没有接受改编的,则连同自己的家人,也就是军户,准备移民到大唐本土了。这些绿营军户总数在五万人左右。携家带口,基本属于半强迫迁移的,不过情绪大体还都比较稳定,因为军户都得到了一笔安家费和一些食物供给,也拿到了一些地契。不过绿营军户的授田要略少于自愿移民,一人八亩,这个也是为了进行区分。

五万军户的迁移。是国内的强烈要求,劳动力的短缺使得国内要求白南想办法,将一切可能迁移的移民送往国内,白南就顺手将那些不积极加入武卫军的军户一并迁移过去了。直隶本地也有一些人想要出洋,不过相对较少,比起广东客家人,北方人相对来说更传统保守,不过人口基数在这里,也是比较可观的人口了。

武卫军一共编制了三万人出头,正巧是三个师。在其定位上,最终白南确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武卫军名义上受大清朝廷和大唐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由大唐方面负责其训练、指挥,军费等各项开支由大唐支付。这样一来,武卫军嘴里喊着要为大清效忠,但实际上是吃唐人的粮,事到临头听谁的,不言自明了。

而且,现在武卫军全体上下,一条辫子也没了,永琰和新朝廷对于这支号称是大清第一支新军的力量,绝对没有几分真实的信任。不过武卫军此时仍在训练之中,远总指估计至少还需要二到三个月的时间,武卫军才会拥有初步地战斗力。

此时也不得不提一个问题,白南勾画的未来大清新军,绝对不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武卫军这个伪军且不提,绝大部分的清军,仍旧会是一支以冷兵器为主的部队。可能白南会“善心大发”,给一镇的清军配备大约500到1000支1776型线膛火炮18门,但是本质上它不会是全火器化的部队,而是冷热兵器结合的特殊部队。

白南不会傻到给自己找麻烦,他如果用1776火炮将清军装备成一支全火器化的近代军队,就算其战斗力有限,那么对于唐军来说,再也不可能出现京师事变那样,唐军一动而清军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

当然,完全不给新军装备火器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原本的清军就装备了大量的火器。一方面,一定的火器销售符合大唐军工业的利益,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现在都仿制出了一些类似大唐出口的线膛火枪,清国从大唐这里买不到,自然会求到欧洲列强那里。京师事变基本上给了清人一记当头棒喝,一波开眼看世界的新潮流,白南已然可以预料得到。

另一方面,大唐本身的武器进步水平更快,而装备大约相当于19世纪中期火器的清军,绝对没法全面像二战时期武器水平看齐的唐军一样有战斗力。大唐的机械化军队,可以做到完全的碾压。即便是清军耍花招,截留平均分配给各镇的武器,装备个一支特殊军队使用,打造成像武卫军那样,也绝对没法在猛虎团、雪豹团这样的军队面前支撑多久。

其次还有一个白南考虑的问题,大唐这一次狠狠地在清国身上咬了一大口。可能已经让那些欧洲列强看出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外强中干,他们可


状态提示:297 新朝新体(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