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北美大唐>870 巴尔干之乱(下)

英国方面不是没有考虑过,德国是扔出一张根本不存在的大饼,来换取英国对其兼并奥地利的承认。但回头想一想,即便英国不承认,难道能为了奥地利去打德国吗?首先大唐肯定是第一个就不同意的,哪怕现在德国跟大唐之间出现了裂痕。而英国现在跟德国打一场仗,基本上没有任何好处。

要说另一位面中,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德争锋,是有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战争,再加上一系列的误判和缺乏沟通。但假设德国赢了,那么削弱了英国,可以使德国获得阳光下的殖民地,夺取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来源。英国赢了,也是可以保护自己获得的一切的。

可是本位面中,英国和德国干一架,两个国家能获得什么呢?割地赔款,也基本上没什么好割让的,赔款估计都不如打了一仗花的钱更多。所有的好东西现在都在大唐手里,英德打一仗看上去就像,两个穷鬼在富人面前斗殴,富人完全就当看了个笑话。打完穷人继续穷,富人继续富,完全没有变化的。

而德国人的提议,确实是极诱人的。英国和德国,再加上一堆实力稍逊的欧洲国家,这样一来就有实力跟大唐叫板。也许不足完全挑战大唐,但是在诸多领域都可以跟大唐进行竞争了。经济上进行联合,政治上进行联合,这样的欧洲绝对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欧洲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殖民地,进一步地跟大唐抗衡。

即便这个方案同样机会渺茫,但最起码给了欧洲一丝颜面和一丝机会。这就是值得欧洲人全力争取的了。

至于奥地利,英国实际上也是管不了。对德国也只能听其言观其行了。

德国其实从很早开始就在算计奥地利了。欧洲战后,奥地利国内政局一度不稳。最终利奥波德二世的儿子弗朗茨二世继位,为了彰显奥地利的强大,彻底抛弃了神圣罗马帝国这层马甲,正式将自己称为奥地利皇帝。从此奥地利帝国成为一个正式的国号,而弗朗茨二世也因为成为第一任奥地利皇帝而变为弗朗茨一世。

可变个名字救不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虽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成效不高。本质上奥地利的君主制不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了,僵化和不合时宜的体制限制着奥地利。奥地利国内的不同声音也是此起彼伏,很多的民族主义分子已经抛开新教和天主教的成见,认为奥地利应该和德国统一。

更严重的是,奥地利衰弱之后,给了一直服膺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匈牙利贵族们机会。德国从十年前一直就跟匈牙利方面勾连,并且给了匈牙利**派不少支持。

在弗朗茨一世准备对巴尔干动手的时候,德国支持的匈牙利**分子最终挑起了匈牙利的旗帜,宣布脱离奥地利帝国,**建成匈牙利共和国。

奥地利方面大为震惊,原本准备派遣到巴尔干的匈牙利军队,抛弃了他们的奥地利指挥官,径直返回到了匈牙利境内。而在奥地利的匈牙利议员们也早就挂冠而去,摇身一变回到了匈牙利成为了那里的官员和议员。

奥地利自然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不过奥地利帝国中,匈牙利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甚至还略强于奥地利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连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自己都没太有信心能够战胜匈牙利维护他的帝国统一。

噩耗是一桩接着一桩,匈牙利刚宣布**,德国就以德意志统一为口号,向奥地利宣战,名义也非常伟光正,彻底将君主和贵族的剥削与压迫从德意志人民的头上移除。而德国人的行动还得到了很多亲德的奥地利人的支持,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暴动和起义来响应德国人。

奥地利一边是军队被牵制在巴尔干,另一边是匈牙利**,背后又是德国捅刀,国家一下子陷入了灭亡的危机中。

德军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采用了从唐军那里学来的闪电战。德军统帅沙恩霍斯特采用了六百多辆坦克组成的装甲集群,选择了出人意料地地点对本身就没有多少纵深的奥地利进行闪击。奥地利的北部是连接德国的中欧平原,太适合德军的装甲兵进展了。奥地利的空中力量也大部分在巴尔干,以至于德军大批战机和轰炸机发动进攻的时候,起飞迎击的奥地利航空部队仅有小猫三两只。

进展迅速的德国人仅用四天时间就占领了维也纳,仓皇失措的弗朗茨一世在攻城前一天乘飞机打算逃亡俄罗斯,但是他的飞机在刚起飞二十分钟后,就被德国空军给击落了。弗朗茨一世和其亲属的全尸都没有找回来。

奥地利崩溃的速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奥地利还是一个拥有十多万常备军队,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欧洲强国,可是在新贵德国面前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让欧洲很多国家都震惊,并对德国充满了惊叹和恐惧的双重情绪。

只有大唐方面对此并不惊讶,奥地利烂到什么地步他们清楚,德军也确实很强,大唐军事学界不断有警示之声,认为单纯从作战素质的角度,德军已经是不亚于唐军的强大力量了,十分值得大唐警惕。

事实上,德国发动这场兼并战争之前,就已经通知过大唐了。大唐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态度,大唐更清楚在德国面前,奥地利不可能能存在下去了。但这并不代表大唐对德国的行为是默许的。德国也算是卖了一个乖,再三保证绝不会侵入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或者跟周围的


状态提示:870 巴尔干之乱(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