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早年一直随骠骑将军张济征战西凉边章、韩遂的叛乱;原本的历史要到几年后才能割据宛城形成一股军阀势力;但这一世的张绣境遇却有所不同,与曹操的情况相似,也是受到了刘辩穿越的影响,由于张绣军当时在穷途末路之际受到了刘表的巨额资助,但从荆州向宛城运送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张绣把刘表的自助全部换成了铜钱,命人化妆成民间商队从洛阳采购了大批粮食、军械等物资,扎根宛城,成为了刘表在荆州北部地区扶持起来的荆州北部屏障。
【势力范围】荆州北部接壤中原的宛城地区
【宛城】荆州南阳郡治所
【总人口】张绣的实际控制区域只有宛城一地而已,但是也就是宛城地处在荆州和中原的交接处,商业发达,所以此处的人口也算不少,仅宛城一地就有将近12万人
【总兵力】张绣是比较能征善战,和西川张任,常山赵子龙一起师从武术大家童渊,随他一起的兵马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总共5万兵马
【外交】张绣此时在很多人眼里并不算是单独的一方诸侯,而是依靠刘表的一个割据武装,和刘表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算是刘表扶植起来的荆州北部势力。
【经济】经济上由于的洛阳的发展,带动了距离他比较近的宛城发展,大批的宛城商人往来洛阳和荆州以获得巨额回报。
【总体评价】★
【陶谦】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印象往往就是觉得陶谦是一个瘦弱的小老头,一直被欺负,还特别缺心眼的不把自己的基业留给子孙,反而拱手相送刘备;而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陶谦幼年丧父,在古代的士族社会里,你的父辈一旦不在,很难有向上爬升的机会,但陶谦凭借自己的智谋、胆略,硬是一路从基层做起,历任县令、议郎、扬武校尉、州刺史等位,一生经历无数,带兵在西凉苦寒之地对战过朝廷叛军,在徐州黄巾为乱时大破黄巾军;热后在徐州实施屯田,恢复生产,可谓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能文能武,内政、外战无一不擅长,但有句话用来形容陶谦在贴切不过了,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就是丫老了;在出现巨大机会的时刻,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你了。。。
【势力范围】整个徐州全境
【下邳城】徐州治所,以前乃是刘姓王公的封国,后因黄巾起义,导致封国被灭,后被陶谦接手,大力屯田,现在在陶谦治下已经成为人口数十万的大城。
【小沛城】汉高祖刘邦发迹的地方,也是泗水郡的治所,徐州西面的屏障。中等规模,上能自足。
【琅邪城】以前也是封国,世琅邪郡的治所,由陶谦手下大将臧霸驻守。
【彭城】楚汉相争时期楚霸王的根据地,此处城防坚固,也是徐州治下一处人口密集城镇。
【郯城】东海郡治所,此处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海陵港】徐州东部最大的海港
【江都港】徐州与江东贸易的重要港口
【总人口】在陶谦的细心耕耘下,徐州总人口已达到220万人,是当今天下最富裕的州府之一。
【总兵力】徐州的兵力分为两派,一派是由陶谦自老家丹阳带来的丹阳兵10万人,战斗力极强,但军纪稍差;另一派则是由臧霸带领的军队,大部分是臧霸的自己拉起来的军队和后期招募的黄巾军降卒共计5万人;两派势力颇为不合,臧霸隐隐有在琅邪自立的苗头,但由于陶谦影响力尚在,所以表面上还是相安无事。两派势力供给15军队。
【外交】陶谦在外交方面和北海孔融、幽州公孙瓒、以及平原刘备都非常亲密。
【经济】此处沿海,经济发达,百姓富足,粮草充盈。
【总体评价】★★★
【刘虞】
汉室宗亲。刘虞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但由于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芥蒂很深。刘虞现在是幽州牧,是公孙瓒名义上的上级,不过公孙瓒并不听他这位老上级的。
【势力范围】幽州大部分区域
【蓟县县城】冀州乃是幽州广阳郡治所,也是此时的北方重镇,盛产良马,在刘虞的治理下,经济发达,人口数量也属于北方几个大县里排名前几的。
【渔阳县城】依山傍水,物产丰富,也是幽州人口相对聚集的县城之一。
【总人口】在刘虞的治下,幽州总人口达到80余万人。
【总兵力】刘虞手中掌握着十万步骑。
【外交】与其手下公孙瓒,由于理念不同加之利益冲突,早晚一战。
【经济】由于刘虞主张的是安抚政策,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多愿与之进行贸易,导致刘虞治下经济状况良好
【总体评价】★★
【公孙度】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人,东汉末年辽东地区的割据势力。
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后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初平元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