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戈文就需要自己去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他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把这一块的历史向所有的读者坦白出来——
有些东西是不能被简化的,有些历史是不能够被忽略的。
不然就会对读者造成误导,这个年代国内观众少有外国生活的经验,难以接触外国的资料,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如果对国内的读者进行“一边倒”的灌输,其观点被众多国内读者所接受,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至于其他,戈文还是打算按照前世那部纪录片的思想叙述,毕竟他只是一个人,只是一个正努力提高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穿越者,他不可能一个人就写出胜过前世近百位专家相互讨论得出的观点的文章来。
当然涉及到80年代之后的历史,戈文并不打算写,他又不是傻子,也无意去做先知,只是文章中提出一点隐隐约约的判断和推理——那就足够了。
他现唯一要做的就是站巨人的肩膀上,然后能够看得远一点。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虽然这台计算机的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由此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
而这必将是美国接下来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它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使美国保持创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正全面到来。
1945年4月,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了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了。五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任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终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戈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终于把关于美国崛起的《危局政》写完了。
这一篇文章写的过程中让戈文感到格外的费劲,这是因为他这篇文章中泄露了很多天机。
戈文预言了信息时代的到来,预言了计算机带给人们的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甚至戈文这篇文章中明确的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触动多的中国人,能够触动多的专业学者和专家去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如此才有望真正的崛起!
戈文放下钢笔,看着眼前摊开的稿纸,心中默默的期待着。
至此囊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一共九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终于全部完成。
戈文所写的这个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总共分为十一篇文章,除了英国和美国分上下两篇之外,其他各国都是一篇文章就交代了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
虽然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消耗了这么久的精力,可是戈文依然知道自己结合后世那部纪录片所写成的文章,依然不可避免的存种种偏颇,可是这已经是他所能够写的完美的作品了。
同样戈文也相信自己所写的这个系列的文章对于目前的中国、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民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是值得一读的。
本来前世那个《大国崛起》的纪录片还有第十二集《大道行思》,这一集是专门的结篇和反思,不过戈文并不打算将这一篇写出来。
一个国家的崛起绝对不会是仅仅因为一个因素,必然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才造成了大国的真正崛起。
戈文写大国崛起这个系列文章的大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家从西方世界的崛起过程中思考一些东西,所以什么结论什么反思之类的,就留给读者们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思考,自己没有必要代庖越俎。
所有文章写的时候,戈文的思维一直是清楚的,可是写的过程却是一个相当艰难和痛苦的旅程。不过这一段痛苦的旅程终于走到了终点,而此时已经是12月的3号了。
12月份的期刊市场依旧硝烟弥漫。而这场无声的战场之上,身为一个作者的戈文,依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12月的《收获》杂志刊登了朦胧诗诗展的第二期,也是后一期。
这一期的《收获》上,涌现出了多的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