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求生>第105章 兵工厂初建

火铳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铸炮又遇到了大问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原材料不足甚至是不合格。众所周知,近代的大炮巨舰都是用大量的钢铁堆积出来的,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而十七世纪中叶的明代大炮大都是铸铁炮和铜合金炮,这种火炮威力越大重量越大,动辄几百上千,这还是一些小炮。时下大明最具威力的红衣大炮甚至重达几千斤,这样一来,想要铸炮就需要大量的钢铁。

这恰恰打在了刘凡的软肋上,胶州虽然有渔盐之利,而且坐拥良港地利位置十分优越,但是他附近没有铁矿,准确的说是没有质量上乘的大型富铁矿。山东的铁矿大都分布在在淄博金岭、莱芜和济南三地。想要铸炮打造军工只能靠购买。这样一来成本增加即使刘凡也承受不起。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自己炼铁,刘凡依稀记得自己没穿越前老家就有一个小铁厂,虽然后来废弃了,但是刘凡也曾经见过钢铁厂的大致流程。知道钢和铁不是一回事,得益于后世网络,刘凡知道后世钢铁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高炉炼铁,平炉炼钢。高炉还好说,从宋代开始中国的古人就开始使用原始的高炉,平炉要到十九世纪才在西方出现。以现在的技术积累想要建平炉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东西方在钢铁的生产上差别不大,最先进的炼钢方法不再西方,而是在大明。无论是以前的“灌钢法”还是现在的“苏钢”大明的钢铁技术一直处于世界最顶尖的水平。

虽然刘凡知道大明这些知识,但是他也只会说啊!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要靠他那点知识造出高炉,平炉大炼钢铁?恐怕那时候大明都已经亡了!到时候给鞑子炼钢?刘凡恐惧的摇摇头,这事还得求助专业人士啊。

“师兄!你知道苏钢吗?”刘凡向一旁正在指挥工匠打磨三眼铳的孙元化问道。

孙元化听到刘凡问他,停下脚步回答道“你这话问的,大名鼎鼎的苏钢谁不知道?我不但知道而且还见过,怎么你要买苏钢?那还是算了吧!苏钢虽好,但是价格高昂,其质坚硬做兵器是良好的材料,铸炮是不行的!没有延伸性太容易炸膛。”

“不是!我没想买苏钢!只是想建个高炉自己炼铁!不然光靠买铁锭价格太高了!你懂得如何建造高炉吗?”刘凡问道

“虽然我见过苏钢的炼铁炉但是我也不会造啊!你真的想自己炼铁只能自己聘请工匠了!”孙元化想了想继续道“这样吧!我在遵化有一好友,我书信一封拜托他寻几个懂得建铁炉的工匠来吧!”

刘凡一把抱住孙元化开心的笑道“师兄你可真是我的大福星啊!没有你我这火铳和大炮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呢!”

孙元化脸色涨红,奋力推开刘凡“去去去!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哪能经得起你这么折腾!你是想要我的命吗?”

“噗!师兄还害羞了!你不是天主教徒吗?西方的理解应该不陌生吧!只是一个拥抱而已啊!来再抱抱!”刘凡嬉笑着再次向孙元化张开双臂!

孙元化大惊,连忙推开刘凡,快步离去,嘴中道“我正忙着呢!没空陪你瞎胡闹!你自己玩吧!”

看着孙元化有些狼狈的背影,刘凡一时间心情大好,对兵工厂未来的前景也充满了期待!

时间转瞬即逝,随着刘凡和孙元化的努力,兵工厂的建设总算初具规模了,现在兵工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冷兵器制造,主要负责打造长枪大刀,以及铠甲。另一部分责是火器制造,受限于技术和材料只能打造三眼铳和部分三磅炮。为了加强火力,刘凡无奈只能拿起虎蹲炮这个“大杀器”开始批量制造,这两种便于携带的小型野战炮。

截止到腊月中旬,刘凡的兵工厂预计可以月产三眼铳五百多把,三磅陆军炮十五门,虎蹲炮三十几门。这还是刘凡不惜重金大量招收工匠,购买材料的结果。为了建造这个兵工厂,刘凡前后共投入白银近二十万两。从一无所到现在的规模,刘凡也在其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是天天泡在兵工厂里。

为了提高工匠的积极性刘凡还颁布了多种鼓励措施。按照后世办法,让工匠的工钱直接和生产数量挂钩,按照当月的生产数额方法工钱。例如造三眼铳所用火绳,通条等零件,都实行计件制。此外刘凡还鼓励老匠师带徒弟,每个学徒出徒奖励师父白银十两。各种奖励措施下来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积极性,使工匠成了胶州最热门的行业之一,许多胶州百姓都希望能在兵工厂谋上一门差事!

随着时间推移,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刘凡和孙元化两个人也不能天天留在兵工厂,两人都有官职在身,虽然说平日可以交给手下来做,但是过年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本人亲自主持的。

腊月十八,一场大雪席卷了整个胶州,将天地间装饰的一片银装素裹。刘府的后厅中燃起火盆,红彤彤的炭火,照耀着整个大厅,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刘凡身披玄色大氅,端坐在案几前,案子上摆着几个小菜,红泥小火炉上温着一壶美酒,田淑英坐在刘凡对面,素手抚琴,悠扬的琴声荡漾在大厅之中,刘凡悠闲的听着淑英的琴声慢慢品着美酒。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刘凡暗自皱眉,心中有些不快,考虑要不要出去看看,免得打扰了淑英


状态提示:第105章 兵工厂初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