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穿越红楼梦>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

薛宝钗有“咳嗽”的病,可是除了前面提过,在“选秀落败”之后,薛宝钗再也没有说过她的“病”,甚至告诉林黛玉“食谷者生”。

可见,薛宝钗的病,只是小病。

也可见,矫情是一种病,得治。

庆幸的是,她自己治好了。

薛宝钗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一条路: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

因为薛宝钗天生就有慧根、灵性,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薛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表面上看,这么热闹的戏,是为了讨好贾母。

实则不然,曹雪芹有意无意地点出了薛宝钗的蜕变:在饱受儒家煎熬之后,向佛学进发。

一套《点绛唇》,一支《寄生草》,是这样说的: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来去无牵挂,宝钗已经进入了佛学的初步境界。

在“点化”原宝玉的时候,薛宝钗拿出了南宗祖师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她修行的一个佐证。

更后面,贾母游大观园的时候,看到薛宝钗的住处,是这样描写的:进了蘅芜苑,只觉异乡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已经代表了宝钗的“中隐隐于市”,此乃道家之学也。

但是这段描写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雪洞,没错,就是雪洞。

在佛家看来,修行最好的两个地方,一是雪山,二是洞窟。雪洞两字,囊括两者,一笔点明了薛宝钗在修行。

学佛,不一定要剃发出家,像妙玉那样带发修行,反而是六根不净,薛宝钗齐齐学习了影响中国最大的三种文化:儒、释(佛)、道,以儒家行事,以佛家修心,以道家生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她都能够淡然一笑。

哪怕人生人死,她都看得是那么地通透。

孔子认为,亲人犯错,作为儿女,应该帮着亲人,包庇亲人,帮亲不帮理(参看《礼记,中庸》),这和现代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差距的。但薛宝钗在得知薛蟠告密造成了宝玉挨打之后,奉行的就是这种原则,丝毫不给袭人面子,帮着哥哥。

也许,对于金钏儿、尤二姐的冷淡,正是宝钗的修行境界、思想境界、人生境界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蘅芜苑中放着的书,很可能就是佛经。

所以,曹雪芹说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出自《红楼梦十二曲》的第二曲《终身误》),这一评价,当之无愧。

宝钗的修行,并不是刻板地斩断情丝。

史湘云是第一个感受到宝钗善良与热心的人,薛宝钗低调地让哥哥薛蟠拿出螃蟹,以史湘云的名义请客、开社,难怪史湘云说有她这么一个亲姐姐就好了。

林黛玉是第二个,薛宝钗的劝谏,让两人彻底冰释前嫌、义结金兰、重修旧好。

邢岫烟是第三个,对于这个“未来的薛家人”,宝钗暗中协助的同时,不忘了敲打,“不要跟她们比”。

她所有的热心举动,都是暗中进行,绝不公开,低调与简单。

薛家的亲情之“真”,不亚于宝黛爱情的“真”,《红楼梦》有一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这是宝玉挨打之后的事情,笔者以前认为是黛玉在劝宝玉,因为黛玉说了“你以后都改了罢”,细按实则是有双重含义,不但林黛玉在劝“宝哥哥”,而且薛宝钗也在劝薛蟠这个“呆哥哥”。

红楼中的亲情,贾母与贾赦、贾政,甚是冷淡,贾赦邢夫人对贾琏、贾迎春,贾政王夫人对贾元春、贾探春、贾环,贾敬对贾珍、贾惜春,贾珍对贾蓉,冷淡如水、如冰。

王熙凤父母、哥哥王仁对她,无不如此。王仁甚至还想卖了贾巧。

唯有薛家,薛蟠知错就改,拿的起放的下,给妹妹赔罪,给薛姨妈赔罪,问宝钗要什么衣服,什么化妆品,宝钗听到哥哥拿宝玉来取笑她,只是“一怔”,然后“大哭”:妈妈你听,哥哥说了什么。

薛姨妈说:没有你,我指望哪一个。可见薛宝钗的重要性,超过了薛蟠。

史湘云家,根本是毫无亲情可言,要不然她婶娘怎么忍心让她一个千金小姐做针线也要做到三更半夜?这还是公侯世家吗?

所以,薛家超过了贾家、王家、史家的,不仅仅是皇商的钱,还有人性的“情”。

亦舒说过:遇到困难,你有选择,要不你坐困愁城,要不你跳舞。

林黛玉选择了坐困愁城。

史湘云选择了跳舞。

而薛宝钗,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就是修行。

她看得太透了,所以也太无情了些。

要说她和宝玉的感情,没有一点是不可能的,在机缘巧合相互认识金锁、通灵宝玉的时候,她让莺儿赶快去倒茶,在宝玉挨打的时候,她第一个送来了药,捏着裙子,低着头,在宝玉无所事事的时候,她百般劝谏,甚至人走了她也不生气,在“绣鸳鸯梦兆绛云轩”的时候,她出神了。

在一番出生入死的时候,也许,更多的只是家族联姻的利益,但人家对女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