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凶猛的枪炮轰击下,鄂尔多斯土城内的敌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那些跑的快的漏网之鱼则被严阵以待的马烈部、拔都部、鄂托克部、杭锦旗等轻骑兵追杀数十里,在北面又遇到前来捡便宜的察罕不花部,五万战士逃走的不过六千余。义勇营的骑兵不适合进行追击战,因而没有参与。
这一战能彻底铲平东套最大势力鄂尔多斯部,是因为战斗的突然性,草原轻骑兵的优势在于快马疾驰,遇上义勇营凶猛的枪炮,筑城自守根本不堪一击。
这一战上到鄂尔多斯万户额磷臣,下到各类千户等重要头目几乎死伤殆尽,土城内的战士更是一个不留全部宰杀干净,尸体就地焚烧,真可谓斩草除根鸡犬不留。
从废墟中刨出的部落典册中得知鄂尔多斯万户治下有六万户,近二十五万人,按一户一丁算起码能召集六万战士,这还只是常年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游牧的本部牧民,临时游牧而来的人口则超过三十万。
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秋夏之时水草丰美,外来牧民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牲口、钱财就能在此处放牧。到冬春时节,冰雪封冻,可供放牧的地方急剧减少,本部牧民会占据那些牧场,驱赶并劫掠外来牧民,因而,那些人只能寻找别的地方落脚,这也是草原上战争和厮杀不断的原因,尤其是没有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汗庭之时。
这样一算,原来估算的二百万人口至少要翻一番,再加上瓦剌的卫拉特、投靠后金的喀尔喀、科尔沁等,大草原上人口没有一千万也差不多。
这一战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干掉察罕不花,不过,经此一战明军的战力彻底震慑了汗庭骑兵,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对马烈的军令有所违逆,常威的身份暂时需要保密,除了马烈之外游牧骑兵们并不知道。
另一个是冰霜殿的主要人员也趁乱跑了,经常威说起斜月海的总殿,方环儿才知道冰霜殿的来历,不过相比于占据东套来说,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打完仗之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鄂尔多斯草原南北长八百里,东西宽七百里,草原面积几万里,这么大地方常威是不可能交给额哲的汗庭来管理的。
府谷那五十几万流民刚好送过来,有强大的武力保证可以让他们在草原上放牧开地,定居繁衍个几十年,这片草原就是汉人的了。
常威向皇帝写了奏疏,请求在草原上进行府县和旗并行的统治。旗是后金的建制,但这几十年来大草原上许多部落都被后金征服,被册封为旗,因而渐渐的开始流行了。【aiquxn】这种建制比万户、千户更加细致,自然容易管理。
奏疏中常威建议恢复秦汉以来的郡县,后套朔方、前套九原、云中以及鄂尔多斯的定襄、西河、东胜等故城全部筑城。有那五十万甚至后续更多的流民,人手是足够的,反正常威从庆王手里得了好几百万银子和粮食,管吃管穿,一个月发个一二两也够撑好几年的了。
城内和附近定居的汉人和其它异族全都归设在城中的官府管理,大批迁到关外的汉人,全部予以优待。开垦土地,圈占牧场无需纳税,但如果朝廷官府要在草原上用兵,每户至少出一名丁壮、自备战马武器从征,形成全民皆兵的制度,长此以往就能完全与马背上的民族对抗了。
除了优待汉人,常威的策略中另有两点核心,一是旗界封闭,众建以分其力!
自成吉思汗以来,游牧界限在战争中不断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动中,能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对先进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能力。
而现在则要:禁止教授牧民学习、接触汉人的先进技术比如造枪、铸炮、冶炼、采矿等技术,禁止读书上学,设立牧民户籍,严禁牧民经商、做工,祖祖辈辈只能放牧;草原贵族不准请汉人先生教读、做书吏,不得批准其公文量词也不得擅用汉文。
鼓励汉民娶牧民为妻妾,但禁止汉女嫁给牧民,哪怕妓女都不许,更禁止取牧民名字等等。总之,通过这些严格的律法来隔离牧民与汉人进行文化技术交流,严格的游牧界限会强化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使他们无法获得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始终处于游牧地位,不得发展进步。
另外,在额哲汗之外,根据各部落贵族地位高低和对朝廷的效忠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大小不一的王公侯伯子男等各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特权。朝廷按照其爵位拨出银两、缎匹等奢侈品以俸禄等形式赏赐下去。当然,粮食、武器是严格控制的战略物资,不在赏赐之列。
河套地区原本有三个万户,按照常威的分封策略,将会变成大小一百多个旗,在外游牧的部落按山川河流等划分为旗,归旗主统领,各旗都有自己的牧场,严禁越过领地游牧,否则将予以严惩。
这样以来,再也不会出现动辄拥兵数万,人口几十万的大贵族,想要联合将变的无比困难。而且就像大明以前的藩王一样,不得私自联络,连进城划分,总之要将有影响力的贵族们圈养起来,让他们腐化堕落。
二、拔高黄教地位,崇释以制其生!
大力提倡出家,朝廷赐给和尚、喇嘛各种封号,绸缎、瓷器等奢侈品,无需生产,地位优越,鼓励牧民出家为僧人,黄教的教义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而汉人则绝对不容许出家为僧。
这种政策看似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