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东和身边的战友一样,端着手中的1864年型步枪,弯着腰小步快跑着,行进的过程中不时直接跪地,然后举枪射击。
子弹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向前飞去,然后落在对面的墙头土堆上头,激起了点点烟尘,吓得土堆后面的几个土著士兵连忙缩回头去。
“快,赶紧跟上!”方新东的后头,一个肩上佩戴着中尉军衔的军官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左`轮手枪,一边高声大喊着,在枪炮声中指挥着自己的部队朝前方发起进攻。
方新东和身边的几个战友们一边跑动着,一边开枪,他们的目标乃是港口里的一栋砖石建筑。
这是夏威夷方面的港口税务官员的办公建筑所在,同样也是夏威夷那可怜的防守兵力的主要阵地。
根据之前的交火的情况来看,里面应该有着大约三十名到五十名土著士兵,这些土著士兵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样还拿着刀剑弓箭,他们而是使用米尼步枪。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哪怕是那种不入流的小国,都已经是开始装备后装步枪,一些热点地区里的冲突,基本交战双方都已经是使用后装步枪了,比如日`本内战双方!
后装步枪的流行,首先是因为1858年中英法战争,然后美国内战更是把后装步枪推向的巅峰,至于1864年的普丹战争更是再一次证明了在后装步枪面前,米尼步枪是足以让人绝望的。
随着后装步枪在全球主要军队里的大规模服役,相对的那些米尼步枪也是被各国大量抛售并推向市场。
以至于一些落后的土著小国都是在这几年鸟枪换炮了!
比如夏威夷王国的这支可怜的军队,也是购入了一批二手的米尼步枪!
不过这些土著士兵使用米尼步枪的实战效果和列强军队使用米尼步枪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
米尼步枪作为一种前装步枪,要想发挥出这种步枪的优势来,那么就得使用线列队形进行齐射。
而线列队形作战对军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是土著的军队少有能够做到的。
这些土著军队拿着米尼步枪,其战斗力并不会比他们拿着刀剑弓箭强多少!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些夏威夷王国的土著军队面临中华军陆战队的进攻,半点反抗的胆量都没有。只能是躲藏在建筑掩体后面,甚至连开枪还击都没进行。
方新东和战友们一边用火力压制一边前进,很快就是突进到了税务大楼前,此时只见一个身强体壮的陆战队士兵从腰间拿着了一枚黑乎乎的手榴弹。然后用火折子点燃火绳后,就是用力的把这枚黑乎乎的手榴弹从窗口扔了进去,紧接着楼内就是传来了一沉闷的爆炸声。
尽管中华军装备的手榴弹非常原始,爆炸威力也不大,但是在近距离攻防战里。尤其是针对一些掩体背后的敌人时,效果依旧算得上不错。
中华军很早就开始装备手榴弹,这几年也是陆续改进,如今服役的是皇家武器公司设计的火绳式手榴弹。
采用火绳点火,铸铁弹壳,装有黑火药!
其实这要说是炮弹非常勉强,应该说是一个手持炸药包比较形象一些,而且还是用火绳点燃的那种。
由于黑火药威力有限,为了保证爆炸威力所以是装药量比较多,装药量多了弹体就要大一些。同时弹体越大,这整弹也就越重。
其实中华军尽管很早使用手榴弹了,但实际上手榴弹在中华军里地位一直不高,部队作战的时候很少大规模运用手榴弹。
这年头的手榴弹受到点火速度缓慢,同时重量较大,威力也是有限,因此是大部分都是防御式手榴弹,部队在防御作战的时候才会使用的比较多。
尤其是在一些固定堡垒的地方,才有比较多的手榴弹储备。
至于野战里使用手榴弹,说实话次数不多!
这主要是和当代的交战模式有关。
手榴弹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应用比较广泛。这是因为当时的战争模式以堡垒攻防战为主,而枪炮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早期手榴弹在野战里也有大规模应用。不过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枪炮技术的发展。交战模式逐步从堡垒攻防战转移到了线列交战,并且线列交战的距离越来越大。火枪和火炮的杀伤力越来越多,如此也就让早期的手榴弹失去了战场上的生存价值。
纵观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普丹战争以及历史上的普法战争、普奥战争,这些大规模战争里都是没有出现手榴弹的身影。
这并不是说各国不知道手榴弹的存在,而是枪炮技术的发展以及作战模式的改变让早期手榴弹失去了生存价值。
手榴弹要在什么样的战场里才有价值?
固定阵地的攻防战,尤其是战壕堡垒的攻防战里。手榴弹才能够发挥出来应该有的作用,用以攻击躲在战壕以及掩体背后的敌人。
日俄战争里手榴弹重新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大规模应用,其直接因素都是因为战壕的大行其道。
在最近这些年里,中华军实际使用手榴弹的机会也是没有多少!
但是随着后装步枪的广泛应用,当敌人难以抵挡后装步枪的密集火力,继而开始多在掩体之后的时候,手榴弹就是再一次迎来了它的时代。
一枚、两枚,乃至更多的手榴弹被相继扔了这栋税务大楼,里面不断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并向外冒出团团烟尘。
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