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婿还回得来么?”二郎的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答案,元人明显不怀好意,一旦到了北地,一切就要靠他自己了。叶梦鼎刚想说不知道,一碰上儿子期盼的目光,到嘴的话又变了。“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子青非是早夭之人。你去到琼州之后,一定要好生做事,那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愿望,到了就来封书信,别让你母亲惦记。”叶应有低低地嗯了一声,不知道是爹爹的答案让他定了心还是听出了这不过是安慰之语。叶梦鼎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小儿子还未经事,心思较为单纯,有什么念头都会写在脸上,而自己不知道还能教导他多久?不知不觉二人走到了大营附近,营里空荡荡地没有往日的热闹景象,海浪在不远处拍打着礁石,海面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只船影,对面的陆地清晰可见,这个离岛选得极好,自古就是水军极为重要的驻泊之地,从汉时就开始建设了。“二郎,坐下。”在岸边找了一处系泊的石墩,叶梦鼎拍了拍上面示意道,自己已经毫不在意地坐在了上面,随从都没来得及帮他们擦拭干净。这里是水军大营所属的码头,正对着泊区,前面有几处栈桥深入水中,二人坐下之后,随从们会意地四下散开,一方面是警戒四周,一方面也给他们留出了一个相对清静的区域。“二郎,刘子青大你几岁?”“照庚贴所记,七岁有余。”叶应有不知道爹爹想同自己谈什么,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开头。“也就是说他还未满三十,你可知,为父三十那年还未入太学,而后授官之时已经三十有七了,却不过才是个九品推官。可他如今已经升了正四品,如果安然返回,三品之位便是囊中之物,而据为父所知,不过半年之前他还只是个白身,一无功名二无荫恩,你可知为何会如此?”“......还望爹爹赐教。”父亲说的这些叶应有早就心存疑惑了,可一直没有机会去问,现在突然被提起让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一直以来,在他的心里,由科举入仕才是正途,也是社会主流的观点,而自己的这个妹婿,居然另僻犀境,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同龄人前面,要知道新科的仕子们,包括状元都还在待职呢。“大变之年啊。”却见叶梦鼎摇头叹道,有些事情应该要交待了,如果刘禹之前的预料不错,今后的国势绝不容乐观,按部就班地成长已经不可能,他也没有功夫将这个儿子带在身边慢慢提点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的悟性。“刘子青自年初入幕,先于建康立下殊勋,后于京师完成和谈,积功一而再再而三,故而升赏不同寻常。要说年青嘛,当今左相陈与权不过四十许,却已位极人臣,所以刘子青这样的履历也只不过是不同寻常而已,为父所说的重点并非在此。”“二郎,你一直深居府中读书,有些事情未必清楚,年初元人南下,可谓破竹之势,王师败于铜陵之绩传来,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弃官而逃者上至枢相下至州郡,不知凡几。甚至朝廷不得不放言‘复一州者为知州,复一县者为知县’,若非建康战胜,现在形势如何,实难预料,而这不过才是刚刚开始罢了。”听到这样的话语,叶应有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确实如同父亲所言,那些日子一直在府中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想不到形势曾经那么危急,府中那些邸报上所描述的,也远远看不出什么来,谁知道......大宋曾经危若累卵了!叶梦鼎的神情严肃而抱含忧虑,借着提点儿子,他也在慢慢梳理着自己的思路,说实话,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刘禹倒底想要什么?准确地说是,他看上了哪里?二人曾经谈过,刘禹明确告诉他,自己想要外任,最好是掌握一路之地,为此他也曾做过推测,浙东他没看上,别处又无空缺,此子却不慌不忙,仿佛胸有成竹,他的目光倒底在哪?直到后来,先是建议在琼州开埠,后来调水军主力南下,居然盯上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泉州,叶梦鼎在诧异之余也渐渐地有了些思路,这小子所谋的绝不会只是一个泉州那么简单。从返回的消息来看,泉州叛乱已成定局,朝廷也有对策,这就是金明的出任,此人同刘禹之间有很深的关系,叶梦鼎是知道的,推他上这个位置,对于刘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叶梦鼎的眉头慢慢紧锁,目光也下意识地定在了前方的海面上。“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不敢打扰父亲的思路,叶应有只能是压下满腹的疑问,等待着父亲回过神来,好在没有让他等多久,随着父亲的神情慢慢放松,接着就听到了连续几句喃喃自语。叶梦鼎一边自语一边抚须微笑,他本就是老谋之辈,将已知的事实上下稍稍一联系,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小子筹谋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其目地不过就是一个福建路!他不是穿越者,看不到历史的走向,只猜得出这是一石二鸟之计,借着泉州叛乱收缴海船这肯定是其一。当然,至于蒲氏是真反还是被逼反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一个异族的商贾而已。其二嘛,泉州出了这么大的事,问责本路帅司就是应有之义了,空出来的位子,自己只需上表推荐一下,这个路臣之选便非他莫属,这会是事实的真相么?起码在叶梦鼎想来,这已经是最接近的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位置是有了,刘禹却没有空了,而等他回来?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机会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又摇摇头。“......事情便是如此,刘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