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影(5)
四爷说完, 就去了书房,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沓东西,“这是最近搜集起来的简报, 你看一下。”
林雨桐将床头上的台灯打开,这简报是从二月开始的。她一一翻看着, 从二月到五月的这段时间简略的报道看,一直都在说江水暴涨。可于此民生相对应的, 是在这期间,国|民党派了二十万军队, 围剿江西根据地, 这就是第二次围剿了。
而到了六月,见到一个小方块的报道,说是武汉堤坝加固,需要三十三万元。这点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与此对应的, 是六月二十一日,蒋亲自抵达南昌, 为的是……主持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同样是这个时间点,报纸上大部分依旧是剿共的信息, 只有小部分报纸用简略的文字,报道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正在遭受洪水侵袭。八月十七日, 汉口全市被淹了。蒋却因私人的原因从南昌飞往上海, 却又因何应钦电报所称的‘促请赴赣交剿匪’, 再次返回南昌。此事的舆论倒是一边倒的请求救灾。越往后, 请求政府积极救灾的声音越是激烈。可一直到八月二十八,应该是迫于舆论压力,蒋从南昌乘舰抵达汉口,却因为担忧安全事宜没有上岸,只在船上听取了工作汇报。紧跟着是九月一日,蒋在汉口发表了一篇‘呼吁弥乱救灾’的电文。
林雨桐看着四爷收集上来的电文,“……中正唯有一素志,全力剿赤,不计其他……水灾载寖,非人力能抵御……”她猛地合上简报,“非人力能抵抗?这还真是……有那几十万军队,一点都救不了了?一个武汉,只要三十三万!哪里挪不出三十三万来?就是武汉当地募集,也够了。”国|民政府动不动几十万的被服装备费用,这还只是一部分后勤支出。“不说别的,至少武汉是能保住的。”
四爷哼笑一声:“武汉当地各项税收是有这笔钱的。但是这钱被蒋挪用为中原大战的军费开支了。剩下的被上上下下的一贪污,就不剩什么了。如今这救济委员会是个临时的机构,从人员到钱款,都是临时凑出来的。里面的人要么业务不精,要么别有用心,什么时候都不乏大发灾难财的人。所以,他们管的多,却未必有多好的效果。而你要防治瘟疫,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你将情况告诉桂嫂,桂嫂会汇报的。相信灾区还是有完备的地下组织结构的。他们更贴近下层……要不然灾区那么大,怎么处置?从哪组织那么多人?即便有人了,人家也得信咱们?”
是这么个道理。
两人又说起粮食的事,四爷这才道:“之前国民|政府原本是打算将东北的余粮征调灾区的。但是九一八……显然是不成了。不过九月的时候,宋子文代表政府跟美国签了借贷合同,只是……不光价格极高,就是利息也及其高昂。当然是,这是救命用的粮食,价格倒不是最要紧的。”
林雨桐这才翻开简报往下看,“这各地政府不管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其他,对救灾活命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粮食只许进不许出,又是反对囤积居奇……”她看着,就一叹,“只是这执行力……只怕明年粮价还是会疯长。”
“不止是如此,美国提供的粮食,还不足灾区损失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三分之二灾民的口粮是个缺口,这还得在保证这些灾粮全都用在赈灾上的情况下。所以,根本不猜测,粮价肯定会长起来的。”四爷往床上一躺,“所以,我才急着想办法再进口粮食。”
能救多少算多少。
只是政府跟美国签订的合同价格极高,想谈成,除非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另外,人家未必就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粮食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难处。
林雨桐又翻到一篇简报,是国|民政府为了赈灾而发行国库券的消息,“这不是说发行八千万吗?之前发行三千万,十二月再发五千万,怎么至今都没有消息。”
四爷摇头:“没人买账,只能不了了之。还能如何?”
两人絮絮叨叨的说了半晚上,睡着了也觉得心里不是那么安稳。
第二天做早饭的时候,林雨桐就跟桂嫂谈了防治瘟疫的事。她一边拿着筷子将酸豆角从罐子里扒拉出来,一边跟桂嫂絮叨:“……听说这场水患已经死了十几万人了。可这祸根还在,如若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有几万人因此丧生。”
桂嫂剁肉的手动作越来越慢,后来越听,心里就越是明白了,这才放下刀:“小林放心,今儿我就出去一趟。”
林雨桐就笑了:“不急着回来做饭的。我们今儿出去有应酬,你跟憨崽只管忙你们的。”
林雨桐说有应酬还真是有应酬,今儿是陈向东的父亲陈老先生六十整寿,他们得去贺寿。寿礼也简单,林雨桐直接找了一个翡翠的观音像,用匣子装了,也就行了。
陈老先生是个特别儒雅的人,算是第一代的留学生,很有些气派。见了四爷就拉着四爷说话,林雨桐跟着李琉璃去见了陈老夫人。
上去给陈老夫人见了礼,这才发现这位老夫人的身后站着一个女人,这女人可不正是在火车上跟在陈向东身边的女子。见她肚子微微隆起,应该是有了身孕。
陈老夫人很尴尬,请了林雨桐坐下,就不好意思的道:“叫你看笑话了。”
林雨桐不好接话,倒是李琉璃脸上并没有多少难堪的意思,接话道:“又不是外人,没什么笑不笑的。”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