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是贾敏从都中贾府带来的老人儿,代钰便扯了贾敏的幌子,说念在他们常年在外,劳苦功高,便打发他们回了都中跟家人团圆去了。
更有一部分是林家从姑苏带过来的,林如海也同意代钰给了钱帛好生把他们遣回姑苏老宅去了。
如此一来,知府衙门虽然比维扬的御史府第小了不少,但是因为精简了不少人口,倒是显得比原先还要宽敞了。
当然,对于代钰来说,心中更是松快了不少。因为只有她同贾敏知道,减少的那些人里,除了少数几个年纪大些的,当真是送回去养老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各个派系派来的“钉子”。
林家虽然现在看着不显,但是到底是百年大族,兼之林如海一直受圣人器重,被清流一派推崇,若是能拉拢了林家,那于皇位的争夺上显然便增加了一大砝码。
因此众派系都想着拉拢林家,同时也怕林家被别人拉拢了去。由此一来,家里头的钉子暗桩们简直就不要太多。好在借着这一次林如海被贬的事情,趁机把大部分的脏东西都扫除掉了。
没有了那些牛鬼蛇神们来碍眼,代钰觉得一阵轻松,接下来第二件事,就是要调养一家子的身体了。
不知道是遗传还是什么原因,他们一家子的体质真是不一般的差。幸好有代钰那药剂在,每天不间断地寻找机会给全家人加料,贾敏和林如海的身体虽然没有见好,但也没有更坏。
她自己因着有意识地喝药和锻炼,算是在慢慢恢复中,勉强算是有一定的效果。这么看来,全家人里,倒是只有她的小弟,对这药剂的吸收力最让人惊叹。短短几个月里,他就由个看着活下来都费劲的小婴儿,变成了个粉嫩白胖的肉团儿,连哭的声音都比之前要响亮多了。
只是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到了快周岁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居然就是“姐姐,药苦。”
第三件事情,便是代钰借着给林如海送药的功夫成功混入了书房,开始了“父女共读书”的天伦时光。
当然,享受这种父女天伦之余,代钰还是在顺便收集相关的信息的。虽然现在还不到她显露这方面能力的时候,但早点准备总是没错的。至少要先弄清楚他们一家子站的队在哪一边儿,免得到时候抓瞎吧。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林如海被贬官这事儿让很多人放松了警惕,代钰把这几件事情办了之后,短时间内还就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做了。
精神上放松了下来之后,时间过得就愈发显得飞快。
几乎就是一晃眼的功夫,林家在江都安顿下来已经有大半年了。
代钰已经满了四岁,林默玉也快一岁了。林如海的政务早已理得井井有条,这年冬月,眼看着衙门无事,江都百姓安稳,他便起了心思,想出去走一走。
知府乃是一府的父母官,扬州府管着三州八县,占地颇广。虽然府衙在江都县,但其他的几个州县,林如海却是极少有机会去的。作为一府之主,连本地的地皮都没踩熟,还谈什么“为民父母”。
林如海虽然是科举出身,但也并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也很是讲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他关注的也不光只是锦绣文章,更多的还是国计民生,故而才能在一榜举子中脱颖而出,被圣人相中,委以重任。
此刻,他虽然是个“被贬”的身,却还是那颗“清流”的心,便想着趁此机会,去各个州县看看,“微服私访”一番。
当然,既然是想要“微服”,就不能用官家的名义,他选的名号也是十分之好的,那便是要回姑苏老家祭祖。
姑苏离着扬州有好几百里,走水路最是便宜,且途中恰好经过扬州府下辖的好几个州县。若是要去走走看看,那实在是再方便不过了。
林如海敲定了这个方案,跟上峰报告了一番,毫无悬念地获准,很快便就准备出发了。
不过既然是要祭祖,那么全家人自然是都要去的。
于是代钰便同才满一岁的小弟一起被打包装上了去往姑苏的船。
江上风大,代钰和她弟弟当然是老老实实呆在舱中的,而她们家的太太则陪着兴致高昂的老爷在船头伫立,迎风赏景,对月赋诗。
代钰一面听着舱外时不时传来的说笑声和朗诵声,一面默默地喂小弟喝药。如此一来,全家倒也都不觉无聊,很快地,便行过了几个州县。
这一日,船行至大如州地界,因风雨交加,便暂且泊在岸边休整。
清晨一到,雨过天青,夹岸风景更是水洗过一般鲜明好看。林如海见岸上隐约有个村落,人烟十分稠密,便起了兴致,要去看看。
贾敏和代钰原本对去闲逛这事儿还无可无不可的,不料她家那位已经满了周岁的小弟猛然看见那么多从未见过的生人,忽然异常兴奋起来,表示也想去逛逛。于是全家便集体下船上岸,沿着河边集市闲逛。
大如州紧邻水道、田地肥沃、物产颇丰,百姓们也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林如海带着一家人信步闲逛,看着众百姓其乐融融的模样,心中很是欣慰。
贾敏和代钰带着年幼的林家小弟于闹市中穿梭采购,也是十分的兴高采烈。
就在这样的一片和谐喜乐之中,冷不丁却忽然听见不知何处传来的苍凉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