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武侠龙套的逆袭>第三十五章破局(下)(求订阅月票)

ps:谢谢鼻观的打赏,嘟嘟越来越懵了,为什么收藏一直在涨,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那人脚下一点,如同一只离弦之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来到近前,束手为掌,他凌空一掌,仿佛打空了,来回兜兜转转,游坦之双目微缩,他认识此招,这是少林七十二绝技般若掌的一招,慑服外道,这掌力如同宝刀利刃,所过之处,切金断玉,不在话下。

游坦之不敢硬接,脚下连点,以凌波微步和蛇行狸翻身法来回闪躲,偶尔瞅到一丝纰漏,他纵身跃起,一拳轰出,打在那人背后,只觉一阵大力顺着胳膊涌来,那人回过头来,一双冷电般的眼睛目露讥讽之色。

般若掌绝对可以算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中最精妙的掌法,与寻常的绝技不同,般若掌可谓是学无止境,练将下去,永无穷尽,掌力越练越强,招数愈练愈纯,十余年后,还可生出独有的护体神功,更是威力大增。

游坦之打在那人的护体神功上,只觉手臂酸麻,那人一甩袍袖,带起一股劲风,这又是袈裟伏魔功,游坦之左突右闪,不敢硬接。

互相拆了十余招,那人倏地一掌打出,游坦之被逼到死角,心中发狠,一拳轰出,耳听得嘭的一声,他蹬蹬蹬连退好几步,这才止住身形,那人却只是身形微晃,功力差异,不言自明。

只是,这人是谁哩?

游坦之双目微眯,心中有如明镜,他自打来到天龙八部的世界,也坏了不少人的好事了,丁春秋,李秋水,慕容博,鸠摩智,全冠清,不过有的已经死了,有的却无此武功。

李秋水丢下一颗七宝练心丹,再无踪迹,想必又在图谋如何袭杀天山童姥,身戒寺之后慕容博又杀了青城派的司马卫和姚家寨的得意弟子,到处为慕容复拉仇恨,忙着复国,也没时间找他的晦气,至于全冠清么,卑鄙无耻的伎俩他自然是大大推崇的,只可惜却没那个本事。

而剩下的就只有杏子林这一件事,全冠清是没这个本事,但他背后的人却有。

原著中提到全冠清之所以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阴谋造反,完全是被康敏所惑,但是这个理由实在是太薄弱了,乔峰的武功绝对可以排进整个武林前五,而且在丐帮拥趸死忠极多,仅凭一封信和康敏的枕头风,就让一个卑鄙无耻,阴险狡诈的小人冒着生命危险,揭穿乔峰的契丹身份?这怎么可能呢,游坦之以己度人,绝不相信,额。

而且全冠清冒着生命危险叛变,即使成了,他最多也只是一件大功,没有什么更大的利益,乔峰走了,底下还有十来位长老,舵主,以他的武功和资历,不混个一二十年,根本不可能手握打狗棒,这付出和收获悬殊太大了,根本不成比例。

全冠清背后除了康敏之外必定还有人,只是到底是谁呢?阴谋论的游坦之细细琢磨,乔峰被揭穿身份,丐帮群龙无首,实力大减,真正得益者,一是西夏一品堂,原著里丐帮徐长老就曾说过,一品堂明面上是前往东京汴梁朝拜官家,其实是想重创丐帮,先声夺人,以图东征之时,再无顾虑,哎,可怜的西夏,被一群乞丐抱住了大腿,也不知道是一品堂想得多还是徐长老想得多。

其二就是契丹人,辽宋刀兵不止,乔峰只要在一日,丐帮就有如神助,刺杀挖坑无所不为,契丹南侵屡屡不能得手,皆是败在丐帮手中。

不过比起前两个有些缥缈的势力,游坦之更笃定全冠清背后的人就是萧远山!

首先,真正知道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的人并不多,这些人萧远山都认识,不仅如此,不揭穿乔峰的身份,以他的性子,这一辈子恐怕都报不了仇,而且以萧远山担一环套一环,杏子林极有可能只是他将乔峰逼到契丹阵营的第一步。

萧远山的计划很简单,康敏杀了马大元,他借机将那封玄慈写给汪剑通的信塞到马大元的遗物拳经中,康敏何其歹毒,她心中早就恼恨乔峰不理会她的勾搭,玛德,老娘投怀送抱,你还不要,活该你单身三十年。

康敏于是将那封信交给了徐长老,老徐只是很悲催的被人当成了枪使,只是想叛乱哪有那么容易,而且还不能走露了风声,乔峰可谓是智勇双全,一旦被他看到蛛丝马迹,只怕立时崩盘。

徐长老久不在丐帮活动,就需要一个智计百出的中间人,与他联络诸位长老,以及调遣帮中兄弟,于是受命或者被萧远山威胁的全冠清就站了出来,杏子林中,看似不畏生死,直言胡汉之分,大义凛然,实则早有图谋。

游坦之虽然清楚萧远山的身份,只是也不点破,他屈指连弹,几颗石子脱手而出,萧远山一掌打出,石子砰砰砰炸裂开来,而此时游坦之喝了一声,束手为掌,一掌打出,萧远山脸色一肃,耳边响起吱呀呀磨牙的声音,他这一招摧心掌虽然威力奇大,但终究还是被萧远山般若掌的护体神功挡了下来。

萧远山左手遥遥一吸,不远处一根碗口粗细的木杖被他摄入手中,拎在手中,微微一掂量,分量倒也不差,他脚下一点,来到近前,一杖打出,又疾又快,隐有风雷之声,这是七十二绝技的伏魔杖法的一招拨云见日。

伏魔杖法据说乃是达摩所创,后来传给了邙山派祖师独臂神尼,再后来神尼传给了了因和尚,他精心研究,加以增益,演化成三段,每段三十六招,共一百零八路杖法,一段比一段厉害,一招比一招更强,每一杖打下,都有千斤之力,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破局(下)(求订阅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