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一次,交战双方都在试探着彼此,交战时都是有所保留,相对而言,颉利要比突利打得谨慎得多,因为他的敌人除了突利,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大唐王朝。以他曾经给李唐王朝带来的耻辱,颉利也知道他与大唐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根本就没和解的可能,唐军不动手,是打算在他与突利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故而,颉利连使者都懒得派出。
与草原上的热闹相比,大唐则安静多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上,都在竭尽全力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朔方也是一样。
得到突利的耕牛,秦风便按家庭的方式,把牛发放到了朔方百姓手中,并一一登记在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发放,三年内,如果一个家庭增加两个孩子,那么,耕牛则属于该户人家,如果不生或者只生两个,那么,官方将耕牛退回,百姓且要上交一定的租金。为了给大唐添丁进口,秦风也是蛮拼的。
据说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但大笑的叫着“有趣,有趣”,而且也将此项政策跟进,推广到其他地方。
***************************************
草原上干架,热闹异常。
朔方的秦风、庆州的李靖、代州的李绩得到了李世民的严令,让他们在双方决出胜负前,绝对不能插手。
明眼人都知道,这圣旨针对的是秦风,李靖、李绩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他们现在安分得很,特别是在边境的李绩,他不但没有用兵,反而将军队远远的撤离前线,仿佛在告诉交战双方:你们放心打吧,我不干涉你们。
秦风,本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有了圣旨后,便“宅”在了朔方,安安心心的与马周学习起政务来。至于苏定方这支奇军,根本不用秦风担心,苏定方在大漠深处,把那马贼事业发扬光大、风生水起,在黑吃黑的过程,其实力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在吞并其他马贼中不断得到壮大。
或许是受到苏定方的刺激,秦风麾下诸将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在加强军事训练,经过大半年多的努力。秦风确实边兵的士气与战斗力已经提起来了。但是一支强兵的铸成,不是光靠士气就行的。边军荒废了好几年的时间,想要短时间将这空缺弥补回来,是痴人说梦。一支铁血之师的形成,绝非易事,若那么容易铸就,满大街都是强兵劲旅了。
前几战役边兵表现的确实不错,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战术性的压制以及虎贲军老底子的存在,他们才是真正决定身负的关键,边兵所占据的作用并不大。
而以后,与颉利或者突利打起来的话,比的就是明刀明枪的硬干,没有半点虚假。
秦风有自信取胜,但是决胜出来的突厥军绝对不是弱者,到时,边军即便获胜了,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这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但是目前大唐的战略是看着狗咬狗。如果秦风傻乎乎的拼着被狗咬的风险,先将狗打死了,要是好戏看不成,且坏了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李世民与诸多顶尖人才的观点一样,秦风对于突厥内斗的胜负也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他最终会败在颉利的手上,就如强势的吴王夫差会败给越王勾践,坐拥四洲地几乎问鼎一半大汉江山的袁绍会折翼曹操手上一样。颉利在关键时候的隐忍退让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与突利在得势之后,妄自尊大,有着鲜明的对比。
若突利在灭了颉利在与大唐翻脸,这个同样可以理解。
利之所在!
大唐突厥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相互依赖的盟友,但是突利现在还没有灭了颉利,只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上风,便让眼前的利益给迷住了理性,开始与对他帮助极大,一手将他扶持起来的唐朝讨价还价。那副嘴脸,大唐已经看在眼底,想要再次从大唐手中取得好处,那是痴人说梦。
虽然现在突利的实力已经超越了颉利许多,可颉利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这一点也不只是秦风,刘仁轨、马周等人也执同样的看法。
这几位军略、政治都有一手的人才,在秦风麾下得到了磨练,也渐渐展现了军略上非同一般的天赋。
因为手中握有一支最新建立的突厥情报网,对于突厥的近况极为了解,也在战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突利好比一个青年人,青年人年轻气盛,朝气勃发,而颉利就如一个老者。青年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暂时战胜了老者。但是老者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确实不及青年能打,可他活得长活得久,认识的朋友多还有儿女相助,一但将这些力量聚集起来,青年人就不是对手了,突利的胜是一时的。”
刘仁轨的分析正中要害所谓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依旧愿意跟随颉利的大多都是真正的忠勇之士,都是可以倚靠的骨干,也是颉利常年累积下来的力量。而突利因为得势,获得大部分部落的支持,这其中大多是墙头草,风吹两头倒的存在。突利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还好,若遇到一定的劣势,这些墙头草势必会动摇,从而造成内部不稳。
比消耗拉锯,突利永远别想赢得了颉利。
尽管突利有所改变了,可他太想当然了一些。
整合各支自主性极强、没有军纪的军队为一体,不花大量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得了;可是,突利没有这么做,并在朱昌的怂恿下,以战争的方式来消耗各部实力,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