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盛世慈光>第444章 安置伤兵,再惹风波
开始模仿,学习他的思想和行为。沐慈拥有的智慧星火,高贵品性,在两个皇子心中投下了种子,总有一天能生根发芽,枝叶繁茂……

大幸,将来必定繁荣昌盛!

……

梅容没刻意打听,可他天天看报,知道楚王迎接伤兵的事,知道他十分温柔教训了沐若松。但这种飞醋他是不吃的,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沐慈提交的请封王君的折子,被留中不发,沐慈也没再次申请。梅容也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处境,他和沐慈一样,永远不会为别的人别的事耽误自己的脚步。而且他很忙——忙着修建九归港,忙着造战船货船,忙着运粮和矿石,忙着让人勘测有轨粮道的线路,还有忙着楚王府旗下产业的良好发展……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即使有自己海上的心腹与楚王府能人一起分担,也足够梅容每天忙到没空去想东想西。

伤秋悲怀什么的,纯粹是闲的。

唐郁洲还来找他,因为高蕃国书到了,第一年补齐的岁贡也到了,边贸磋商进入了实施阶段,边贸的许多“土特产”都是楚王府的产出,必须由梅容处理。

到底楚地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是统计一个能供应的产量,批发给国内商人卖,还是由楚王旗下的商队自己卖?

梅容早有计划书,盐、香皂等量大的民生产品就批发,其他诸如新金属锅,一些成药当然得自己人掐着。为此他恨不得一个身子劈做十份,忙得焦头烂额。好在他从前也不是没遇到过忙碌与危机,抗压能力是练出来了的。

边贸实施阶段,也有许多麻烦要解决,贸易地点开设在哪里?贸易的管理,安全保障,税收,检查违禁品等都要谈……这种事用不着凌王一个亲王天天盯着,他要忙大幸皇家银号在各处开设分号的事。由唐郁洲带着户部官员与高蕃展开磋商,楚王府的商务总理梅容也就“土特产”的贸易参与了几回商谈。

梅容是个边贸老手,虽是干海贸的,但道理是通用的,他脑子又灵活,提了不少意见,虽不至于坑高蕃,可也没让高蕃占便宜。

唐郁洲索性聘了梅容做特聘顾问,弄得梅容更忙,回家用膳、亲热的时间都少了。

高蕃使节见讨不到便宜,又有南理使节撺掇,于是耍赖再次哭穷,希望能减免岁币,这请求却被梅容一口驳了。因这事,梅容又惹了麻烦,户部官员很不屑于胡子斤斤计较的嘴脸,一点都没有大国风范,说了几句闲话,就被高蕃、南理使节利用,买通了报纸,攻击梅容。

《言报》刚被告上官府,几番周旋才达成法外和解,登报道歉为梅容正名,又付了高额诽谤罚款,专利侵权罚款才保下报纸,虽私下喷了几句楚王,却不敢说他“因言论罪”,实在是《言报》自己不占理。弄得其他报纸纷纷自检,两家有侥幸心理也没缴纳专利费就用活字印刷的,赶紧缴纳了费,免得要交十倍罚款。

《言报》的主办人都是言官清流,自认是有风骨,长了硬骨头的,自然不会“对权势低头”。这回出了梅容的事,《言报》立即针对胡子言利嘴脸进行曝光,言辞犀利抨击,看得人还不少。

御史有了新的攻击口子,赶紧跟上,攻击胡子的商人秉性,斤斤计较,满口言利,实为小人,还误国,应该撤掉梅容什么商务总理,什么边贸顾问的职务,免得影响楚王名声,失了大国风范,影响两国邦交。

《言报》再以骂战出名,弄得众人也觉得:免除几年的岁币怎么了?大幸财大气粗,不在乎那点小钱。

常大学士常恪带领明理大学一部分教授学生,开办了一份《明理学报》,本来是登载学术研究,艺术文章的,很少涉及政事。但这次舆论引导太出格了,他难得登载文章维护。却不是维护楚王或梅容,而是维护国家利益。

报纸用精确数据和长远的发展例举了谈判桌上斤斤计较的优点,增加犯罪成本,边国也不会轻易挑起边衅……种种分析,与《言报》针锋相对,因为并没有指名维护个人,立场客观又是纯粹的学术技术流,比吹牛夸大危言耸听更容易取信人。

《明理学报》刊登有许多明理大学的新学术成果,新理论等,俨然成了各种数理、格物、化学、法律、医学、乐理等杂学爱好者的天堂。因大幸风气开放,教育率高,对学生的兴趣比较尊重,鼓励多学东西,这类对杂学有兴趣爱好的读书人还不少。

所以《明理学报》虽然售卖的数量不是最多,却比其他报纸甚至比《每日朝闻》还更早辐射全国,毕竟是作为学术标杆而存在的一份报纸。

所以,维护国家利益的呼吁,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

外界纷纷扰扰,是无法影响沐慈和梅容的。

楚王府东侧,四海商务楼,顶层五楼,梅容的办公室。

因梅容忙,沐慈作为有“宅”属性的人不常出门,就每天过来商务楼陪梅容用餐,顺手帮梅容处理公务。戚焱为了让沐慈方便饭后午睡,就把梅容的办公区域分出了一个比较宽敞的带小饭厅的大卧室,布置的很温馨。

这一点深得沐慈的心,梅容更是十分满意……都把

作者有话要说:    戚焱夸了一通。

此刻,沐慈就在卧室,斜靠在床头,津津有味看着《明理学报》,看到报纸上有理有据的反驳,感到欣慰。他不光看文字,更看到无数文明智慧的星火在文字中绽放,欣慰无比,嘴角微勾,


状态提示:第444章 安置伤兵,再惹风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