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和王占元到泰安城外时已经是晚上,所以只是到驿站里住了一晚明天再走马上任。可是余显第二天还没有醒来时,就已经被姜桂题的一个部下一个满脸都是麻子的小军官叫醒,还没有等余显和王占元反应过来就撂下一句“赶紧出来看看!”就走了。
余显刚刚出门就见到有300多人用白布写上标语做成横幅后,从南边的大汶河边出发进城游行“喊冤”,沿途不断有人加入,无论是玩家还是npc都有。余显就拉住一个外围的老农打扮的npc,也不敢亮出五品官的身份,老老实实的问道:“大爷出什么事了?”老大爷紧张的盯着泰安城,一副忐忑的样子,见到两个衣着不凡的年轻人+中年人(王占元1861年出生,也有39了)的组合也不敢托架,老实的说:“有个土财主家的女学生是被“jiān_shā后投入河中”,被害女生的叔叔、爷爷、奶奶因上告被府城被打个半死,妈妈被打得说话含糊,已失去理智,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巡检司;女生的叔叔是个秀才在与县衙里捕快的的争执中被捕快打死……”sd人急公好义的脾气一上来什么事都敢干,更何况今天sd巡抚还派人了,趁机闹一闹总是有好处的。
余显琢磨着sd巡抚派的人估计就是他和王占元吧,至于女学生这个事就不好办了。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普及化,女学生早已是社会中再普遍不过的群体。但将时光推至百余年前,1898年由维新派梁启超、经元善等人创办的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中国女学堂——在sh成立,才出现了中国第一批招自士绅家庭的女学生。在从传统家学到学校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这些女性频繁出入社会,在街道上行走、在城市间来回,有些甚至迈出国门,寻求教育机会。在学校、书店、劝学所、阅报社、照相馆、公园、茶馆、火车站、码头这样的公共空间,均可见其身影。这种在城市空间中的频繁游走,使得这群女学生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媒介再现的对象,她们在报刊、画报、小说、照片和戏剧中被阅读、被观看、被表演,甚至被复制、被模仿、被戏谑。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女学生就像置于放大镜下的一个群体,被整个社会全面地审视和观察着。在这个时代有去上学的女学生的家庭也不是好惹的。
就是这么一只一只奇怪的游行队伍打着白布横幅、标语穿城而过。最初只有300余人,这300余人里面,大部分是13、14岁的少年,其他成年人看起来像是家长。他们是前来为李树芬的死因“讨说法”的。游行队伍从停尸地点大汶河边出发进城“喊冤”,途经县衙,尾随围观的瓮安人越来越多。泰安府城当时仅有的40余名兵丁赶紧在县衙门口,防止游行队伍冲入大楼内。过了一会,学生们的愤怒情绪并未得到缓解,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伴随着口号,游行人群开始向兵丁投掷矿板砖和泥块。
余显和王占元只是看了会就走了。学生运动古已有之,西汉有围住丞相又向皇帝上书,北宋有陈东鼓众伏阙上书。清末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生运动,毕竟我大清是满族的大清,什么?你们不服?巡防营的枪可是不长眼睛的。
不过这件事两人也没有在意:余显和王占元主要是处理泰安玩家手下激起的矛盾导致的“民乱”,毕竟流串于泰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的土匪还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可这个学生运动和他真心没有什么关系。
就在两个人优哉游哉的走向布防在泰安的武卫右军军营时候,背后却是传来了一声爆炸声,余显赶紧找了个角落躲起来,只看到县衙方向裹了,余显也不想待在这个是非之地,可是越来越多的sd大汉往里聚集,余显他们走不了!被人群裹胁的余显在混乱中和王占元分开了。混乱的人群中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传播的很快,余显又听到有小道消息:女学生的叔叔到巡检司向他们讨一个说法时,在巡检司里遭受到了人身攻击,而女学生的婶婶在家里还被粗暴地剪掉了头发,甚至遭到**。也许巡检司的人认为在所里行凶太过于嚣张,就放他们离开了。可她叔叔在离开巡检司的的路上又遭受到一群社会上的人围攻导致重伤。虽然泰安府上面来了一些人来调查此案,但都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是站在公证立场上来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的。
到现在泰安府也没有给个明确的答复,最后因为群众向兵丁投资杂物,兵丁随后开始击打学生,有两名学生被打伤,最后引起公愤学生和群众推到兵丁。结果泰安府的兵丁还不知死活与女学生家长抢尸,引起公愤,泰安府衙被焚烧,数万学生冲到街上为女学生的死喊冤!
余显现在是想走也走不了了,谁叫他今天一大早被喊醒以为有什么急事,就穿上一身比较西式的衣服,被围观群众误以为是学生给指了一条到正前方的学生行列的路,本来余显还期望着来的都是穿民国剧那种学生装,毕竟作为一个被300年不变的俗套学生装恶心的年轻人还是可以理解的吧。可惜走在最前面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竟然没有穿那种秀丽端庄,文雅大方,是一种真正女学生的美,清纯,娟秀,素雅,清秀端庄的民国时期女学生学装,而是那种普通妇女服装,余显的好感度立马清零。也许是因为如此作为外貌协会会员的余显(尽管余显长的也不怎么样)赶紧准备逃出去。可惜已经晚了。
200多名武卫右军先遣队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