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于是命山海关的满桂将军移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往山海关,宣府黑云龙移往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到关城,又调动昌平、tj保定的部队奔赴上关;传檄sxhd等地的守将整备好兵马听候调遣。 ? ? .?ranen`”
“尤世禄刚要整备出发,后金军又分兵来攻宁远,袁崇焕与刘应坤、毕自肃率将士登上城楼防守,在濠沟内排列阵营,用炮远距离轰击。而满桂、尤世禄、和我则在城外与后金军搏战,死伤比较多,满桂将军也中箭负伤。”
“后金军从宁远撤退后增加锦州的攻势,但仍旧无法攻克,而且伤亡惨重,六月,后金军撤兵,而后金军撤兵时顺道毁坏大小凌河二城。”
祖大寿说道这里,略微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这一战被以“宁锦大捷”之名上奏朝廷!”
说到这里,王在晋也听出了祖大寿对所谓的“宁锦大捷”颇为不屑一顾。
在来辽东之前,崇祯皇帝就和王在晋提到过“宁锦大捷!”王在晋原本以为这是一次大胜仗,可是听了崇祯皇帝的分析,直接就转变了想法,同时也听崇祯皇帝提到了一个词汇,那就是战略层面。
这一次的战斗起因是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这已经是既定的事情了。
在得到了议和的承诺之后,皇太极直接兵发朝鲜,为的就是夺得朝鲜这个大的战略后方。一旦拿下朝鲜,不但能够得到广阔的土地和粮食辎重,同时也能得到一个出海口。
如此一来,后金就打通了朝廷对后金海上的封锁,使其能够进行海上贸易。
无路是rb倭寇,还是红夷蓝夷,甚至是江南的有些走私团伙,后金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火炮和补给。在sx和sx已经快要糜烂的当下,这个补给地对后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袁崇焕也有自己的战略意图,那就是趁着后金攻打朝鲜的时机,在大凌河筑城,将自己的前线往前移动。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崇祯皇帝就给王在晋分析了,最终朝鲜丢了,毛文龙差一点被拔掉,如果不是毛文龙打败了朝鲜和后金的联军,朝廷恐怕连皮岛这个战略要地也要丢掉了。
袁崇焕的战略意图达到了吗?显然是没有,不但宁远和锦州被围困,新建的大凌河城也被毁掉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丢了朝鲜,这也叫大捷?从整个战略层面上来讲,这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典型。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宁锦大捷”报到朝廷之后,朝廷虽然表面上认了,但是在奖赏的时候,采取了区别对待。
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lùn_gōng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尚书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
七月,袁崇焕辞官回乡,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王在晋此时想到了崇祯皇帝的话,在承认了“宁远大捷”是胜仗之后,自然不能够在提袁崇焕的决策失败,不然就是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找了一个不救援锦州的罪过,将袁崇焕的奖赏给压了下来。
只不过朝廷没想到的是,袁崇焕做的更绝,直接来了一个愤而辞官。
当时的天启皇帝看穿了袁崇焕的无能面容,而且事后虚报战功,伪造了“宁锦大捷”,还威逼朝廷,所以就同意了袁崇焕的辞呈,袁崇焕直接就回了老家。
万年酱油男王之臣又被提了起来,刚刚离开辽东没几个月,王之臣再一次来到了辽东。这也是朝廷变相的承认了错误,前面相信了袁崇焕,结果一个宁锦之战打成了那个样子,还做了一个“宁锦大捷”。
事实证明袁崇焕不行,那和袁崇焕不对付的王之臣,自然就是正确的,自然就把王之臣给换了回来。
如果天启皇帝不死,估计袁崇焕的军官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只不过没过几天,天启皇帝驾崩了,崇祯皇帝登基,将魏忠贤钦定逆案,直接下了大牢。这个时候,东林党又开始鼓吹平辽非袁蛮子不可的论调。
袁蛮子也敢说话,直接就来了一个五年平辽的策略,说的崇祯皇帝是心花怒发。
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觉的自己是中兴之君,克复辽土,自然就是自己的功绩。既然袁崇焕有才能,自己大力支持他,五年克复辽土,那自己肯定青史留名,作为大明的中兴之君。
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tj军务。
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崇祯皇帝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麽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麽办?”
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麽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崇祯皇帝此时已经被五年克复辽土的功劳弄得双眼放光,怎么可能会听出袁崇焕的推脱之意?还大加赞赏,于是让四部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