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二百一十七章 亮剑精神

: 作为大清国的状元郎,江蘇省南通人张謇曾经投靠在吴长庆旗下,并与袁世凯一同担任担任幕僚之职。( 好张謇是翁同龢的高徒,但翁同龢受到百日维新的影响被免职回家,张謇也深感官场凶险,便辞官回到家乡南通开始实现他的实业救国思想。1896年,张謇创建了大生纱厂,十几年的不断经营之下,仅在去年便达到年利润三百万两白银地步。而在1904年,张謇又创建了南通大达轮步公司,开辟了清末民营海运的先例。与此同时他先后在南通与上嗨建立新式学校,创建了上嗨纺织学校和南通师范学校。1909年,张謇被公举为江蘇省咨议局议长,发起国会请愿活动,但铩羽而归。

王永安对张謇一行人盛情款待,并且询问了一下关于京师之中的官场情况,尤其是谁能说上话,王永安准备买一顶官帽子,只可惜张謇说出来的人,王永安却是求不到了。载沣、奕劻和徐世昌。载沣忌惮王家兄弟许久,而奕劻早就对王永泰不满,这两名宗室贵族断然不会收王永安的银子,而徐世昌虽然能够说得上话,却不会收王永安的银子。

不过虽然张謇帮不上他什么忙,可张謇也不敢得罪王永安,在江淮地区,二十四混成协可是响当当的屠户营,谁不知道如今大清国最能打的部队就是二十四混成协。张謇等人也希望看一看这支传说中的神秘部队,王永安便带着众人前往净法寺军营观看军士训练。

当众议员见到军士整整齐齐的队列训练,横竖斜均是一条线,不由得惊讶不已。 > 王永安却摇头道:“这些都是新兵,刚刚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诸位前辈也知道,我军涡河血战损失惨重,四分之一阵亡,三分之一受伤。不过这也造就了我二十四混成协一种精神。”

“什么精神?”众人不禁问道。

“亮剑精神。”王永安骄傲地说道,实则剽窃了后世的电视剧……好吧,没有人知道他剽窃了,但全都为他的傲气所折服,这就是二十四混成协的精神,这就是名震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协。请愿团的其他士绅议员们在第二天便走了,而张謇被王永安挽留了两天,洽谈扬华航运公司与张謇的南通航运公司合作的事情,双方的运输路线不同,扬华航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在京杭运河沿线,渐渐地取代了漕帮的作用,而南通航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在长江沿线,并且开辟了上嗨到日本大阪、长崎和台湾基隆港等多条远航航线。两个航运公司各有特点,也各有缺点,双方能够形成合作互补,所以对于合作,张謇和王永安都带有极大的诚意。

在张謇看来,随着王永泰成为江北巡按使,督察江北官场,势必淮河流域会成为他的独立小王国,南通虽然临海,却包含在江北巡按使督察范围内,因此与王永泰王永安的合作必不可免。而扬华航运公司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公司,在浙省人罗士潼担任总经理之后,此人手段尽出,陆陆续续兼并了京杭大运河漕帮的势力范围,甚至将从前扬州漕帮总舵未曾办到的统一漕帮任务给办了下来,如今从南京到天津这一段京杭大运河漕运生意,完全被其掌握。而罗士潼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竞争长江航运,开战国际航运。

如果南通航运公司不和扬州航运公司合作,双方很快便会正式交锋,而南通航运公司并不是张謇的核心生意,当初建立南通航运公司的原因也很简单,他需要将南通的棉纱和棉花运到上嗨,由于雇佣成本太高,他才自己建立了航运公司。所以尽管南通航运公司的发展一直不错,可始终是在为大生纱厂服务,张謇没有必要和扬华航运公司发生竞争。

张謇也听说了罗士潼的手腕,此人商业头脑非凡,但同时因为吸纳了漕帮进入公司,专门成立了一支保安队,一方面负责保护扬华航运公司船只,另一方面则暗中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甚至闹事干扰。而扬华航运公司的背后则是王永泰与王永安兄弟二人,一个是大清悍将手握天下第一协北洋新军第二十四混成协,一个是袁世凯的女婿人称扬州小诸葛。

张謇完全没有必要得罪他们,反而双方通过合作,加强生意场和官场上的联系,双方互助协作守护相望。

对于生意,都是双方的下属在谈,张謇和王永安谈的是私人感情。

午后,张謇受邀来到王家老宅,看到了养病之中的王永泰,三人便坐在王永安亲手搭建的阳光房,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喝着茶聊着大清的官场趣事和大清国的国运,世界的风云局势。

张謇对着玻璃做的阳光房非常有兴趣,王永安便为他讲解了一番,木制房梁建好之后,以玻璃为墙,房中铺建地暖,如果感觉到阳光房中气温低了,便烧地暖供热。所以这阳光房二十四小时温度在二十度左右,而阳光房的玻璃是三层大块玻璃,以避免如冰雹袭击意外破碎。

张謇是江蘇省的名人了,王氏兄弟对他非常客气,张謇提到了一件事,让王永安觉得有一些惊讶,一个叫做汪兆铭的粤省年轻人就在两个月前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闯下了天大的大祸,却被载沣饶过性命了。

原来汪兆铭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法政学院,但是因为考试成绩太差只能肄业回国,但是还是担任了在日华人报纸《人民报馆》的编辑。此时恰逢朝鲜被日本正式吞并,并改进为大韩民国,大清国上下群情激奋,纷纷对日本的蛮横无理和大清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七章 亮剑精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