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冠绝新汉朝>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

“王浚……”

听着这个名字,陈止隐隐感觉到了重量,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深究此人的时候,所以又将思绪压下,全神贯注的看着手中

整个正堂,顿时就安静下来,只剩下陈止翻动卷宗时发出的声音。

杨结安静的坐着,几个仆人则侍候在边上,小心的打量着自家的这位姑爷。

陈止的名号,在杨家仆从之中也有流传,他被确定为养家的女婿之后,更有不少的仆从议论纷纷,但多数都是称赞。

在这些仆从的眼中,杨家的这个选择非常明智,也是合理的联姻,这位新姑爷无论是名声、才华还是势头,都是上上之选,和杨家的势力结合起来,更是天作之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日头升起,屋子里逐渐热了起来。

现在已是夏季,越到中午,温度越高,有杨家管事看了一眼陈止,又看了看杨结,忍不住过去,在杨结跟前道:“老爷,要不先去休息一下?这一时半会的,姑爷恐怕也看不完。”

“不用了,”杨结摇摇头,笑道:“我这个女婿,看书很快,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这一点东西,他很快就能看完了。”言语中,颇有自得之意。

管事闻言诧异,疑惑之下,朝陈止看了过去,注意到那几本卷宗之后,眉头不由皱起了。

这么多的卷宗,正常人来看,怎么也得花费个几天时间吧,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完的?

只不过,他这么一关注过去,终于发现不对的地方了。

“咱家这姑爷,翻看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原来,陈止翻看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手一起一落,就是一页翻过,几乎不带停顿的。

哪有人这么看卷宗的?这么个看法,能看出个什么?

这管事心里忍不住嘀咕起来,也明白自家老爷为何会笃定,陈止能很快看完了。

照这个架势,根本就不是看,纯翻!当然快,但能看进去多少,就不好说了。

就在他的暗暗嘀咕中,陈止突然停下了动作,然后坐直了身子。

“如何?看出什么了?”杨结正在品茶,见状放下茶杯,笑着问了一句。

陈止点点头道:“幽州的情况不甚好,七个郡,八十三个县,连六万户都不到啊。”

杨结叹了口气道:“人是少,不能与其他州郡相比,北方几个州,司州五十万户,冀州三十多万户,这才是人口大州。”他随口一说,就是重要的数据,这些纪录都很珍贵,旁人轻易难以知晓。

不过,陈止很清楚,自家老丈人坐大司农之位,这些信息经常接触,否则也不可能给自己拿来这么一大卷的资料。

杨结又道:“不过,也是这几年天灾、兵灾不断,很多人背井离乡,还有不少遁入山林的,加上隐户,所以户数锐减,又被分出了平州,严格来算,也还可以,毕竟兖州如今不过八万多户,而豫州则为十一万户。”

兖州和豫州,都在人口稠密、开发完善的中原地带,其人口也就是这些,但考虑到两州的大小,和幽州的情况还有不同。

杨结说着,话锋一转,又道:“这些卷宗其实繁琐,并无统计,里面东一爪、西一片,没有经过官府计师的教授,想要看懂都不容易了,莫要分心,对了,你还看出什么了?”

陈止明白老丈人又想考验自己,不由沉吟起来,将看到的信息,在心里组合一下。

杨家的管事见姑爷沉默,想到他刚才一路狂翻,恐怕也没看到什么,本着不让上位者难堪的心思,想要说些话,打打圆场。

但不等他开口,陈止就先道:“范阳郡下辖八县,有一万一千户;燕郡管辖十县,有户两万九,无论是所管县,还是境内人口,都为幽州之最;北平郡管四县,有户五千;上谷郡管两县,有户四千一;广宁郡管三郡,有户三千九;代郡管四县,有户三千四;最后就是辽西郡了,下辖三个县,为两千八百户。”

杨家的管事听到这些,不由就愣住了。

而杨结,则是点点头,笑道:“不错,除去杂乱的信息,这些个卷宗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了,每一个郡内有多少户数,其意义甚大,是将来你施政的重要依据,另外,你现在若是被派往地方,其实有着一个劣势,不可不查啊。”

陈止点点头,很清楚那个所谓劣势,指的是什么,就道:“现在已经立夏,距离秋季上计的时候不远,我若是去往地方郡中,为一郡之守,还来不及开展政务,就要赶上上计之时,难免要替上一任郡守背书。”

新汉朝廷规定,每年秋冬之际,要进行一次户口的检核,生者登录,死者削去,除此之外,更要核对每一户中家庭成员的相貌体征,看是否有不实之处。

检核的结果,就要逐级上报,这个过程就叫做“上计”。

人口户数的多少,是检验一名地方政务官员的重要标准,而上计的结果,更是朝廷中枢的参考标准,是征发徭役、征收租税的重要依据。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眼下乃是夏季,陈止如果现在去一个地方为郡守,那要不了多久,他就要面对秋冬上计,但上计的成绩,却是来自上一任郡守,但要用来评价陈止这个新任郡守的政绩,这种结果,无疑是很不划算,也不公平。

陈止等于是还没干活,想要被人问责,要是再出点什么事,害得被连累。

但新汉制度如此,涉及广阔土地,不可能因为一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