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再次占领这里。随着德国二战的战败,阿尔萨斯再度回归法国的怀抱,并形成了今天两国以莱茵河为界的版图。科尔马,一个阿尔萨斯的小镇,当然就随着国家的归属不断更改着自己的属性。
叶超记得自己读过的一篇语文课文——都德的《最后一课》,它描述了在普法战争背景下,一个法国孩子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悲泣。
或许第二天,他就不得不被迫大声朗读德语的发音。
又有谁知道,在法国刚接管这里的初期,日耳曼孩子被迫学习法语的苦涩。
历史没有对与错,你说它是开玩笑也好,说它是必然趋势也好,它都真真切切的发生了,谁也改变不了。
了解了阿尔萨斯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德式风情,无论是具有典型中南德特色的木筋屋,还是那些华丽尖顶的歌特式教堂,都打着浓浓的德式标签。
这里的地名很多具有德语后缀,无论是-,也不难理解当地融合有德法双方语言特色的方言,和许多当地人脱口而出的流利的德语。
一个拥有德国躯干法国心脏的孩子,必定是个独特的孩子,一段抹不掉的悲凉身世,必定造就与众不同的气质。这,就是科尔马的精华,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伊尔河支流酪赫河从城中缓缓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