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以孩童的眼光和诗人的手世界中的极品。”——中国作家周作人的评语。
“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评语。
“安徒生童话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圣经》发现的是神,而安徒生发现的是人,神最终要归结到人,而安徒生却是直接从人到人。”——这是中国翻译家林桦的评语。
叶超呢,深深地同意托尔斯泰的评语!
他说,安徒生很孤独,强烈地孤独……
叶超觉得,安徒生是极度地孤独,孤独得仿佛不应该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
可怜的孩子,很可能一辈子连个女人都没有睡过……
他渴望拥抱女人,但又惧怕女人……
不得不说,这真的很遗憾……
安徒生的童话,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他的叙事视角很特别——安徒生童话所独创的儿童视角却是在原有的全知叙事模式——即用成人作为叙事者——上所作的新突破。
作者把成人叙事者假定为一个孩子,用孩子的说话方式创作作品中的语言,直白、自然,遵循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作品主题思想的创作,用一些生动但不离谱、神奇而不怪诞的故事情节讲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这样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会感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又不会觉得夸张,反而增加真实感。
他运用儿童视角叙事模式创造了“安徒生童话”这一文体的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这种儿童视角叙事模式在文学界的肯定,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试图尝试这种新生的创作手法。
许多作家和理论家开始质疑和反思传统的叙事方法,他们意识到过去那种全知全能、叙事者洞察一切、掌握全局的叙事模式已丧失其真实性和缺乏新鲜感,文章看起来很受束缚,没有意外的收获和生命的活力。
他的文笔诙谐而又柔和,灵动轻巧而又饱含浓重的忧伤和哀挽。
他的许多技巧精致而不矫饰、主题深刻而不刻板。他能让文学传统中那些浪漫、古老、深情和微弱的成份,与那些现代、飞速、冷漠和随意的情绪发生联系和产生磁场。
比如《姆指姑娘》和《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这样的故事,就让单纯的心、朴索的想法、古老的生活原则在现代生活的氛围里散发出扑面而来的、令人产生乡愁的愉快和伤感。
带着微笑和温柔的情感进行悲剧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一个显著特点。
安徒生童话的题材很广,在他众多的童话中,悲剧性故事占有相当份量,从他创作中期的《海的女儿》到其晚期创作的《老约翰尼讲的故事》,悲剧无所不在。
这些作品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受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为结局。
在这些作品中,美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
然而在作者历书写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生中.我们却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用美的颜色,为悲惨的人生,痛苦的心灵印上一层柔美,隽永而典雅的色彩。
悲剧为之在安徒生的世界里显得不一般。
无论是对为理想而献身的小人鱼《海的女儿》,对一生探求而由崇高的母爱而放弃孩子现实生命的母亲《母亲的故事》,抑成是对那些处于困境,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爱情但最终被黑暗社会所吞噬,被命运所不公的劳动者和忠于爱情之士(如《卖火柴的小姑娘》、《柳树下的梦》、《没有画的画册》、《第三夜》、《她是一个废物》、《老约翰尼的故事》、《依卜和小克里斯汀》),安徒生都寄托了自己对他们的同情、颂。
这份情感在其作品中的表现是绵长。
正是有了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这种特殊的情愫,当人们走进安徒生的悲剧世界,使很容易从其中看到令人心颤但又荡漾诗意,柔和温情的情景。
那深爱儿子的母亲(《母亲的故事)》为了从死神手中抢回已是奄奄一息的儿子,甘心让挂满冰核的荆棘划伤胸脯,流着眼泪唱出哀伤的歌而献出了眼睛,甚至献出了满头的黑发。
母亲拼死的找寻是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命若游丝的儿子。
然而当母亲从死神那里知晓死神将把她的儿子带往幸福的天国,而母亲则只能被送往地狱这一现实时,面对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的选择,母亲的选择是将儿子留给死神。
作品以母亲貌似无情的选择来表现最深足浓的母爱,可谓在无情处现真爱。
以天国的美好映射现实的黑暗。
在这里,母爱的伟大和母亲无奈的选择同样敲响了现实社会的悲歌。
作者正是以这一人间的悲剧性艺术图景来寄颂,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
同样,小人鱼(《海的女儿》)为了追求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和人间爱情,宁可牺牲一切也要达到目的。
这个海底尊贵海王女儿,当她与人类相遇时,她曾两次救了王子的命。然其无私的行为最终并末被王子所知晓,她为之只能孤独地默默地忍受深爱王子的情感煎熬,忍受所爱的人爱上别的公主的现实。
她放弃三百年寿命,牺牲美妙的声音,忍受无言受伤的精神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