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故事苏洵大致看了一下,就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话说这个世界有一点好,传统文化保留十分完善,很多时候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非单一的西方样式。如今话剧主流地位甚至是传统话本演变后的故事,而非莎士比亚那种。
故事的主角叫林正,话说十六年前林正才两岁的时候,林家一位在京里当翰林的远亲辞官回乡。林家村大大小小的亲戚便前去祝贺,林父那天也带着一家去了。但一切的悲剧,也源自那场贺宴。
那位翰林的三公子看上了林母,当日被用药做了强,等林父发觉过来后想要讨还公道,却被族长死死压下。族里为了讨好那位翰林,甚至将林父生生关了半年才放出来,林母自然也成为了翰林家三公子的一房小妾。
半年囚禁与对人生的悲切失望,林父出来的时候身子骨已经不行了。不敢再去吵闹翰林家,只是独自抚养着林正。可将林正养到八岁便溘然长逝,林父死前死死握着族长的老手不肯咽气,嘴里只叨扰着一句话:“保我儿读书!”
族长也愧疚六年前那件事,便好生答应了林父,自此林正便有了读书的机会。可惜林正并非天赋过人之辈,读书十年也仅仅是个童生,还是末位进的,这辈子想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不大可能了。
但那毕竟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哪怕只是一个童生,在村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起码生活不再是问题。接下来问媒的人也多了起来,可读了书心气自然不一样,这些乡里的村姑,他哪还看得上?
心高气傲的他直到在今年上元节中碰到了那位姑娘,林珑。一切的故事便也从此开始了。
苏洵大致看完,总感觉背景比故事好看,也许是那种才子佳人的太过泛滥的缘故吧?可毕竟汪孝夫的剧本写的没问题。至于最后那首《青玉案·元夕》,在看过辛弃疾那首《青玉案·元夕》后,看什么都直觉是凡物了。
倒是他自己不会写诗词,就不多做评论了,反而在思考这个世界辛弃疾有没有作这首词,没作的话,他不介意剽窃过来送给自己妹妹的。
苏芷在看了这个剧本后便也不好说什么,她眼光挑剔,但这剧本四平八稳。虽然总感觉匠气太重,却也不是他们这些学生挑的出毛病的,也就只能是认可了。
见两位主角没问题后,一切自然是没有问题了。在约定好明天放学了去排练后,魏婠婠便提议大家一起去喝个奶茶,促进下感情与交流。苏洵见妹妹没事,便也就跟着去了。
整个剧组加他个苏芷有十八个人,里面有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他印象比较深刻,都是喜欢欺负前任的人。之前想着讨好弥补关系的劳动委员李刚就在里面。
苏洵虽然是不打算追究责任,但也没必要给他们好脸色。那些过火的恶作剧实在是不能称之为玩笑,有着前任记忆的他感同身受着那样的难堪与疼痛。虽然那些人没有直接对他斥之以暴力,苏洵觉得更多的是他们底气不够厚罢了。
有资格利用自己来威胁苏芷的人,无非是那些豪门公子罢了。他们这些平民,跟着欺负下表明态度便够了,做的再过火了,那些豪门公子却是第一个不准的。
那些公子们的帐苏洵还是记着的,该还的迟早要还给他。如陈克之流,是不可能跑得掉的。
苏洵毕竟才从宅的世界出来不久,依他的性格防守反击可以打的很漂亮,但杀伐果断暂时还做不到,甚至就连攻击性都不是那么的充足,也许,很快他就会知道,人生不能是光“种田”就行了的。
几人准备出学校的时候,苏洵意外的碰到了一个熟人,安婉。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个可爱的小学妹苏洵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所以他高兴地和她打了招呼。
背着一个小画板走着的安婉也很是高兴地小跑了过来,俏生生地在他面前打了招呼。戴着贝雷帽的她显得格外的可爱,那种萌化的文艺少女的味道直击苏洵的心房。嗯,虽然想要奔现充了,可当宅男时候的审美还没有转化过来啊。
看着苏洵那兴奋样,苏芷就差原地爆炸了。她恨恨地盯着安婉,对于这个心机girl她十分的讨厌。硬生生的前进几步,挡在两人中间,“亲切”地笑着和安婉握手打招呼。
面对苏芷的“握手”,安婉皱了皱眉头,最后还是不动声色的抗了下来。苏芷虽然想给对方一个教训,但也不敢留下证据,所以力气也只是稍微大了点罢了。
“学长,你们这是去聚餐?”绕过,或者说无视掉苏芷,安婉直接和苏洵对话。
“呃,差不多,我们准备一起去喝奶茶,安安你去不去?”安婉等的就是苏洵这么回,自然是开朗地笑着答应了。苏芷则是怒火更盛,走到苏洵身边狠狠掐了下他的腰肉才堪堪解恨。
苏洵明白自己和安安勾搭引起妹妹的不爽了,可是,嗯,那么可爱的小学妹,我不就是交个朋友嘛,有什么严重的呢?
一个可爱的小学妹的加入,其他人自然是没有反对的。李刚甚至过来搭讪,毕竟刚才叫苏洵那声“学长”真是甜到心里去了,他也想被叫一声。
以画板为题,做出了绘画社的猜测。结果安婉回答是回答了,但却是对着苏洵回答的,她摇着苏洵的手臂道:“对了,学长,我们绘画社也参加了毕业晚会的活动哦。我还报名参加了画展呢,过两天你帮我去看看作品好不好?”